《全日制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版)》明确提出了数学的十大核心概念,而“模型思想”位列其中:“模型思想的建立是学生体会和理解数学与外部世界联系的基本途径。”
数学模型是用数学符号建立方程、不等式、函数等的数量关系和变化规律,是对现实情境的本质性描述,包括两件重要的事情:一件是要解决问题,所以要形成模型;另一件是从实际情境中找到找到解决问题的模型。
前者是归纳的过程,是从个别的事物中概括出一般性的概念、原则或者推论等。后者是演绎的过程,由一般原理推出关于特殊情况下的结论。
小学阶段的数学,主要还是利用模型思想解决具体的问题,并讨论其中的意义。
已知信息:牛奶每盒1.4元
问题:
(1)每人每天喝一盒牛奶,一家三口一天需要多少钱?
(2)如果商店搞促销活动,买四赠一,买20盒牛奶,至少要带多少钱?
第(1)问解决方法多样,可以利用加法计算:1.4+1.4+1.4=4.2(元);
可以抽象出小数乘法中的小数乘整数问题,1.4×3=4.2(元)。
具体的计算方法可以参考单位互化、积与因数的关系或者竖式计算等。
第(2)问解决方法就有意思多了。
常规的思考方法即是正确理解“买四赠一”,即用4盒的钱数买到5盒牛奶,把需要花钱的4盒和赠送的1盒捆绑成一个整体,20里面有4组这样的整体,即为每组4盒、总共4组16盒牛奶需要付钱。
列式为20÷(4+1)=20÷5=4
4×4×1.4=16×1.4=22.4(元)/ 1.4×4×4=5.6×4=22.4(元)
在具体的教学中有几个学生提出了另外的计算方法:
(20-4)×1.4=16×1.4=22.4(元)
思路也很简单,因为是“买四赠一”,所以20盒里面有4盒是不需要付钱的,那么付钱的就是20盒减去4盒,即16盒付钱。
特别给学生强调,这个4盒不是“买四赠一”的“4”,而是类似于方法一中的“4”, 所以实际计算时最好多写两步:
20÷(4+1)=20÷5=4
1×4=4(盒)
数学的中模型思想的建立,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数学与现实的紧密联系,而这也是青岛版等版本的数学所在努力实现的。
在实际的教学中,作为数学教师也要有意识的引导学生,使学生经历自主搜集数学信息加以数学化的过程,从而更好地建立数学模型,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和创新意识。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