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在教孩子有关四舍五入法的知识。
在教学的过程中发现教学语言的表述方式真的是太重要了。如果教师表述的语言接近或正处在孩子的语言,思维发展的接受区,那么孩子很容易就能掌握和理解。而如果教师表述的语言过于专业化,或者过去高大上,与孩子的最近思维发展区无法对接,那么即使讲得天花乱坠,口干舌燥,喉咙嘶哑,对孩子来说也是一头雾水。
比如在讲解下面这道题时:把834532舍五入到万位,求它的近似数。许多老师是这样讲的:四舍五入到万位,那就要看它的前一位,也就是千位,因为千位上的数是“4”,不满五,要舍去,所以我们要把万后面的数全部改为“0”,所以这个数的近似数约等于830000,也可以写成83万。
一翻讲解下来,老师是够累的,可是关键是表述过长,许多中下水平的学生被讲得一脑子浆糊。没有真正领会,只能是依葫芦画瓢。在之后的作业中一遇到新的题目,照样无从下手。
如果我们换一种表述方法:834532四舍五入到万位,由于千位没有满五,不能进一,那么83万还是83万,也可以把万去掉,换成4个0写成830000。
有没有发现,第二种讲述方式相较于第一种讲述方式而言,虽然只有些微的变化。可是所谓“改之毫厘,得之千里”。因为这一小小的改变,整个表述显得简单明了许多,孩子听完之后很容易接受。在接下去的习题训练中,质量自然也就好了许多。
可见,同样一堂课,同样一个知识点,因为老师的不同,表述方法的不一样,所取得的效果也是不尽相同的。作为老师的我们,有必要认真研究授课的方式,语言的表达,研究的最终指向是让新知的传授与孩子的思维发展区处在同一水平,让孩子易于,乐于接受。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