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在邻居家玩,女儿和小伙伴玩着玩着,可能是因为一个玩具,两个人都想要,女儿拿着不给,小男生就生气了,想打女儿,我看着小男生,把女儿拉到身边,小男生还是拿着他的玩具刮了一下女儿的脸,女儿委屈的哭了。
整个过程我都看在眼里,看着小男生想打女儿,也没有及时的阻止。我想当时自己的内心应该是忐忑的,甚至有些茫然不知所措,不知道要不要阻止,犹豫间孩子已经出手了。
关于处理孩子间交往的矛盾,我感觉自己一直没有找到恰当的处理之法。完全视而不见,让孩子自己摸索,在自己的亲身体验中去找到人际交往中的处理方法吗?当时我是没做到完全放手的,现在再问自己这个问题,为什么不可以呢?我真的相信孩子吗?相信孩子有能力处理问题吗?
这样一问,我觉察到我首先需要做的是坚定对孩子的信念,相信孩子,而不是把自己对人际关系的敏感投射到孩子身上。
其次是在孩子向自己求助的时候,及时给予孩子倾听和共情,给予孩子正确的引导。具体可以如何正确的引导?征询孩子的意见,引导两个孩子轮流玩或者是交换玩具。对于有情绪的孩子,先处理孩子的情绪,面对愤怒的情绪,宜疏不宜堵。
如何疏呢?与孩子共情,看见孩子的情绪,理解孩子:你也很想玩这个玩具对吗?伊伊不给你,所以你生气了,对吗?
下一步根据孩子的反应,待孩子情绪平稳下来,引导孩子表达自己的需求:我也想玩这个玩具,我们可以轮流玩一下吗?
每一次的反思都是一种成长。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