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怎样写好律诗的合句

怎样写好律诗的合句

作者: 月上小楼 | 来源:发表于2022-04-02 07:52 被阅读0次

律诗最后一联的写法——合句的写法。

合,又称为结,在绝句是尾句(第四句),七律、五律一般是尾联,有的仅仅是尾句(最后一句,律的第八句)。尾联往往是诗人表情达意的关键,有着画龙点睛的作用,由于他不受对仗的限制,有一定的灵活性,所以律诗的尾联和首联一样,较中间两联富于变化, 关于律诗的最后一联,下面简要的说几种方法

一、从作用上可以分为如下几种结法:

1、首尾呼应式

以扣题作结,重点突出诗在最后点题,强调前意,意境明了,收住全诗。

              留别王维
              孟浩然
寂寂竟何待,朝朝空自归。
欲寻芳草去,惜与故人违。
当路谁相假,知音世所稀。
只应守寂寞,还掩故园扉。

这是诗人年四十时应进士不第,怅惆之中决定返回襄阳隐居之作,首联中的问句【竟何年】,在尾联中作了回答;还是不必追求功名,无所待而甘于寂寞归隐。寂寂--守寂寞 这种首尾呼应的章法,如果不是从诗的意境上去着眼,去掉中间两联,仍然是一首完整的绝句,这就是因为首尾两联在意思上呼应的缘故。首尾照应并不是指首联与尾联句意相同,而是指的意义上的一致、相关或者相承、 如:

九日蓝田崔氏庄
杜甫
老去悲秋强自宽, 兴来今日尽君欢。
羞将短发还吹帽, 笑倩旁人为正冠。
蓝水远从千涧落, 玉山高并两峰寒。
明年此会知谁健?醉把茱萸仔细看。

由今日尽君欢而联想到明年此时人事难料,这是一种十分自然的意义承接。


今日---明年 清明                                        黄庭坚

佳节清明桃李笑,野田荒冢自生愁。
雷惊天地龙蛇蛰,雨足郊原草木柔。
人乞祭余骄妾妇,士甘焚死不公侯。
贤愚千载知谁是,满眼蓬蒿共一丘。

大家仔细阅读一下咱们的例句!要么,讲了也是白讲 诗人在清明佳节见到野田荒冢,心中只有一种悲凉之感,产生这种悲愁的原因就是在于尾联所抒发的那种苍凉沉郁的感慨,历史上的贤者、愚者都不免同归丘垅。冢--丘 这种首尾两联的呼应,不只是语义上的呼应,还体现在字面上。

2、点意式

即在结尾处点明诗的主题。

如:

遥同杜员外审言过岭
沈佺期
天长地阔岭头分,去国离家见白云。
洛浦风光何所似,崇山瘴疠不堪闻。
南浮涨海人何处,北望衡阳雁几群。
两地江山万余里,何时重谒圣明君?

时沈流放驩州,杜流放峰州,两人同时过岭,前三联景中充满惆怅之情,但诗人的心意却集中体现在尾联下句何时重谒圣明君?--希望能再返朝廷,免除流放与离别之苦。有的尾联以不答答之,其寓意于不答之中

酬张少府

王维

晚年惟好静,万事不关心。
自顾无长策,空知返旧林。
松风吹解带,山月照弹琴。
君问穷通理,渔歌入浦深。

尾联用【楚辞渔父】的典故。虽未明言,却隐含渔父所唱的沧浪歌的用意——沧浪之水清兮,可以濯我缨。沧浪之水浊兮,可以濯我足,随世浮沉,与时俯仰,这就是尾联所说的穷通之理 有的不仅在尾联点意,而且也紧扣诗题

如:

送杨少府贬郴州
王维
明到衡山与洞庭,若为秋月听猿声。
愁看北渚三湘远,恶说南风五两轻。
青草瘴时过夏口,白头浪里出湓城。
长沙不久留才子,贾谊何须吊屈平。

西汉初贾谊为朝廷重臣排挤,初为长沙王太傅,道经湘水时写下有名的【吊屈原赋】,以发泄其不平之气,尾联反用这个典故,抚慰杨少府不会久滞郴州,不必哀伤。

3、概括式 即用尾联对上三联所述之事加以总结

如:

马嵬
李商隐
海外徒闻更九州,他生未卜此生休。
空闻虎旅鸣宵柝,无复鸡人报晓筹
此日六军同驻马,当时七夕笑牵牛。
如何四纪为天子,不及卢家有莫愁。

诗中用了【长恨传】中的传说来描写和叙述唐玄宗和杨贵妃的爱情,尾联感慨在位四十余年的天子,反倒不如民间女子在爱情上的幸福生活。

二、从写作手法上可以分为如下几种结法。

1、以景作结

这种情形大多是前七句叙事或抒发感慨,尾句比较典型的景象作结。如:

忆昔
韦庄
昔年曾向五陵游, 子夜歌清月满楼。
银烛树前长似昼, 露桃花里不知秋。
西园公子名无忌, 南国佳人号莫愁。
今日乱离俱是梦, 夕阳唯见水东流

不过这种方法,在我们初学者写作中,不宜推广 唐末的韦庄在黄巢义军攻破长安前后,目睹了长安的兴替盛衰,诗中描述了昔年上层人物灯红酒绿醉生梦死的生活,末句的惨淡色彩,正象征着一代王朝的萧瑟衰落

2、 抒情作结

如:李白的《送友人》
青山横北郭,白水绕东城。
此地一为别,孤蓬万里征。
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
挥手自兹去,萧萧班马鸣。

——频频致意的动作反映一别,紧扣题目《送友人》。

萧萧班马鸣进一层地抒发难舍难分的情绪。收拢全篇。这种写作方法,也是我们最常用的

杜甫的《登高》
风急天高猿啸哀, 渚清沙白鸟飞回。
无边落木萧萧下, 不尽长江滚滚来。
万里悲秋常作客, 百年多病独登台。
艰难苦恨繁霜鬓, 潦倒新停浊酒杯。

——承颈联直下,抒其难时世壮志难酬、潦倒日子欲借酒浇愁却又不得的悲愤。

这种结法抒情要扣题,还要留下遗韵。

3、以发问作结

有问有答,反问肯定,结意清新。这样会增加层次起伏,留下联想的伏线,使诗更有力。如 :

《鲁山山行》
适与野情惬,千山高复低。
好峰随处改,幽径独行迷。
霜落熊升树,林空鹿饮溪。
人家在何许?云外一声鸡
适与野情惬,千山高复低。

所见山野风景,表达出对山野景物的喜爱。好峰随处改,幽径独行迷。

写山行,走到一处可以看到一种好峰,再走向另一处,又可以看到另一种奇岭,所以说“随处改”。霜落熊升树,林空鹿饮溪。

画出了一幅很动人的秋日山林熊鹿图 熊会上树吗?我还真的不知道,动画片里熊大熊二,我也没见过上树 熊会上树吗?我还真的不知道,动画片里熊大熊二,我也没见过上树 人家在何许?云外一声鸡。

人家在哪里?正在沉思的时候,忽听得从山间白云上头传来“喔喔”一声鸡叫。噢,原来住家还在那高山顶一声鸡鸣,结处非常自然,确实给人以“含不尽之意。

4、以用典作结;

凡诗文中引用过去有关人、地、事、物之史实,或有来历有出处的词语、佳句,来加深诗词中的意境,使诗更有含蓄与典雅,或意境的内涵与深度,让人有联想空间。如:

陈子昂
《送魏大从军》
匈奴犹未灭,魏绛复从戎。
怅别三河道,言追六郡雄。
雁山横代北,狐塞接云中。
勿使燕然上,惟留汉将功。

此处运用的典故,说的是东汉时的车骑将军窦宪,他曾经以卓越的战功,大破匈奴北单于,又乘胜追击,登上燕然山(今蒙古人民共和国境内的杭爱山),刻石纪功而还。

5、 以判断句作结

推断加强,主题突出。

如:

刘禹锡《夜归鹿门歌》
山寺鸣钟昼已昏,渔梁渡头争渡喧。
人随沙岸向江村,余亦乘舟归鹿门。
鹿门月照开烟树,忽到庞公栖隐处。
岩扉松径长寂寥,唯有幽人独来去。

这首不是格律诗,咱们只学习他的写作方法啊 ——写“庞公栖隐处”的境况,点破隐逸的真谛。这“幽人”,既指庞德公,也是自况。

6、 以议论作结。

孙原湘的《西陵峡》:
一滩声过一滩催,一日舟行几百回。
郢树碧从帆底尽,楚云青向橹前来。
奔雷峡断风常怒,障日风多雾不开。
险绝正当奇绝处,壮游毋使客心哀。

7、托梦寄意结法。

对一些人物、事物、景物等要倾注深情,往往寄意梦中。结尾托梦寄意,常常将人的遐思引领到一个全新的境界,令人感到味之不尽。如:

王又曾的《经天姥寺》:
天姥峰阴天姥寺,竹房涧户窈然通。
老僧敲磬雨声外,危坐诵经云气中。
禅榻茶烟成夙世,天鸡海日又春风。
回头却忆十年梦,梦与山东李白同。

三、从与主题的关系上可以分为:

1、就题作结 结于主题之内。

如 :

杜甫 狂夫
万里桥西一草堂,百花潭水即沧浪。
风含翠筱娟娟静,雨裛红蕖冉冉香。
厚禄故人书断绝,恒饥稚子色凄凉。
欲填沟壑唯疏放,自笑狂夫老更狂。
沧浪(这里读作二声)
客至
舍南舍北皆春水,但见群鸥日日来。
花径不曾缘客扫,蓬门今始为君开。
盘餐市远无兼味,樽酒家贫只旧醅。
肯与邻翁相对饮,隔篱呼取尽馀杯。

这两首诗,结句都紧扣题目

2、题外作结,结处荡开一笔。

如 :

杜甫 闻官军收河南河北
剑外忽传收蓟北,初闻涕泪满衣裳。
却看妻子愁何在,漫卷诗书喜欲狂。
白日放歌须纵酒,青春作伴好还乡。
即从巴峡穿巫峡,便下襄阳向洛阳。

四、写结尾时要注意几点

1、要把握的是“速”字,这个速意思就是不要拖泥带水的、紧接转的内容,干净利落的关合全篇。不要继续还停留在转的意境上扭扭捏捏。以一字或两字紧接转,使其连接、不断裂地尽快进入合。

2、合,以意为上。这个意,可以明结,能体现作品畅快得意、神采飞扬的鲜活情态,也可暗示(喻),体现作者的感情、寄托与抱负。可以是正意,也可以是反意。意,应为无尽之意,不要把意一下子写完、写尽,不能写得没有想象的空间,要留有余味,最好有潜移默化之意,也就是说言尽而意不尽。

3、以景结情时,须要放开一步,不直说其意而又蕴含在景中。

4、诗是以抒情为主的,以情作结时,要深化自己思想感情,用警句将强烈的情感表现出来。

5、以议作结时,在前面要写景、叙事的基础上,要直接议论,须要公开申明自己的观点。

6、以问作结时,用巧妙的疑问句作结,要避免平直浅露、耐人寻味。

7、要委婉含蓄,含蓄,就是蕴储不露的意思。诗不能把要表达的思想感情和盘托出,而要蕴含在形象和意境里,给人留下思索和想象的余地。

总之“合”是全诗关键的部分,古代诗人通常用“画龙点睛”来形容,结句写不好可以用“虎头鼠尾”四个字来形容, 但不是每个人都能处理好的。诗的结,最能体现作者的底蕴厚薄,以及他独到精辟的结论、见解和写作风格了。从种种结尾的效果来说,有的明快,催人觉醒;有的含蓄,使人思索,各擅胜场。

但不论采用何种结尾,都应根据诗前面交代的内容来确立一个中心,可以以自己为主,可以以景为主,也可以以情为主。重要的是紧扣主题,收拢全篇,并发散诗思于诗外,使人读后留有余味为最佳。

五、下面简单总结一下起承转合。

起:破题开启全篇,往往有统领全诗、奠定基调、渲染气氛、铺垫意境的作用。起句往往以写景为主,也有写情或议论的。

承:紧承起句,是对起的延续、深化、补充或具体阐释。提升、深入、扩展!

转:结构和内容的转换,往往体现为由物及人、由景及情、由情及景、由事及理、由理及事等等思路上的转换,当然同时也是内容上的转换,要求开拓新意。诗味十足。

合:是全诗的结尾,往往具有收束全篇,点出主旨的作用。在律诗中,合句一般是前三联诗意的最后合成,是诗人思想感情抒发的凝结点。

关于章法:

章法是后人对前人作品的总结,不是格律,不像格律一样是硬性要求。

章法是工具,而不是规矩。既然是总结,是工具,而不是规矩,那么只可拿来借鉴,而不是用来规范的。

需要借鉴、使用,而不需要遵守。写诗要活用章法,而又不露痕迹。不要在诗作里拿章法来炫耀,来显摆,用了什么章法,不说明你取得了什么成绩。工具而已!做家具用手锯还是电锯也不是衡量家具质量的标准,用哪个品牌的锯就更不是标准了。重要的还是看作品。我们学习章法是为了拿这些知识为我所用,写出好的作品。而不是为了让人家看我用了什么章法。更不要用什么章法去套自己的作品到底属于哪一类,那毫无意义。那么章法是不是就不重要了?答案是否定的。

章法重要,非常重要!就因为它是工具。

你不会使用工具还会干活吗?

你不会使用锯子能裁出合适的木料吗?不会用刨子,能打磨出细活吗?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怎样写好律诗的合句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ikttsr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