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社诗词课:@所有人 我们接着讲合:
绝句的合是指尾句,律诗的合可以是尾联,也可以是尾句。二者有相同之处。
绝句的合,就是指结句,是画龙点睛之笔。
转的好,才会结的好。通常是顺意而为之。
上一讲的例子可以看出,诗人往往在尾句抒发情感,表达思想,或着是议论。
也就是要阐发第三句的意思,收住全篇。
诗中所要表达的情、意、理,一般都在此道出。所以此句最当用力,以“言有尽而意无穷”为上。
王昌龄《芙蓉楼送辛渐》“寒雨连江夜入吴,平明送客楚山孤。洛阳亲友若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
作者在第四句表达出自己为政清廉,如冰清玉洁一般的自豪感。
为什么说第三句“转变得好,则第四句如顺水推舟矣。
从诸多古人的诗中,我们可以看出,三、四句一般都是一义贯之,也就是一句话分作两句话来说。两句间的关系有单句式的,而更多的则是复句式的。
单句式:单句式中常见的是主谓关系:上句只说出主语(谁、什么),下句说出谓语(干什么、怎么样)。
“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柳宗元《江雪》
这一点,都很好理解。
复句式的又有几种:
1、并列关系:分叙有关联的两件事或同一事物的两个方面。如:
“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孟浩然《宿建德江》
“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杨万里《晓出净慈寺》
2、顺承关系:按顺序说出连续的动作或相关的情况。如:
“斜拔玉钗灯影畔,剔开红焰救飞蛾。”张祜《赠内人》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李白《静夜思》
讲究连续性反相关性
3、补说关系:下句对上句补充说明或归结。如:
“愿君多采撷,此物最相思”。王维《相思》
“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叶绍翁《游园不值》
4、选择关系:说出两种可能的情况,让人选择。如
“宁为百夫长,胜做一书生”。杨炯《从军行》
5、递进关系:下句比上句的意思更进一层。一般由轻到重,由小到大,由浅到深,由易到难。如:
“绿荫不减来时路,添得黄鹂四五声”。曾几《山衢道中》
“刘郎已恨蓬山远,更隔蓬山一万重”。李商隐《无题》
6、转折关系:上句和下句的意思相反。如:
“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李商隐《登乐游原》
“古调虽自爱,今人多不弹”。刘长卿《听弹琴》
7.条件关系:上句提出一种条件,下句是满足这一条件的结果。
“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王昌龄《出塞》
“但使主人能醉客,不知何处是他乡”。李白《客中作》
8.假设关系:上句提出假设,下句说出结果。如:
“早知潮有信,嫁与弄潮儿”。李益《江南曲》
“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杜牧《赤壁》
9、问答关系:上句提问,下句作答。如:
“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杜牧《清明》
10、因果关系:一句说原因,一句说结果,如:
“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苏轼《题西林壁》
“只恐夜深花睡去,故烧高烛照红妆”。苏轼《海棠》
11、目的关系:一句表示一种行为,一句表示这种行为的目的。
如“停船暂借问,或恐是同乡”。崔颢《长干曲》
“子规夜半犹啼血,不信东风唤不回”。王令《送春》
给大家例举这么多,其本涵盖结句的写法。这不用记,了解即可。我们平时的绝句写法练习中基本都包括了。会练习到的。
在这里说一点,这些关系结法,不仅用于绝句,律诗也是如此。
最后要提一下,流水对结句。流水对结句也是常用的。
绝句结尾两句的转合法也适用于律诗的结尾,所以作诗不宜用对仗结尾。如果用对仗结尾,一般要用流水对,否则就有松散之嫌。流水对与转合法一样,也是两句话表达一个完整的意思。
如王之涣的《登鹳雀楼》“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杜甫的《闻官军收河南河北》“剑外忽传收蓟北,初闻涕泪满衣裳。却看妻子愁何在,漫卷诗书喜欲狂。白日放歌须纵酒,青春作伴好还乡。即从巴峡穿巫峡,便下襄阳向洛阳。”
这两首诗的结尾都是流水对。
综上所述,结句无论怎么写,却是顺转而下。且从内容上,无外乎,情结,景结,论结三种。
就是以情结,以景结,以议论结,也可叫以理结。
关于这一点,会给大家发个小文,加深印象。今天的内容就讲这些。想不到的再做补充。谢谢大家[玫瑰]
见简书《诗词的常用结句方式》
讲不到,不细之处,在练习中再穿插。
@所有人 这些关系,手法不用记啊,我们人类思维能想到的,不会超出这些关系。练一练,基本上就熟悉了。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