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s://img.haomeiwen.com/i1612492/c559df9d69e764d3.jpg)
磊哥说,他想拍一部平凡的不能再平凡的电影,就是讲那种你身边也发生我身边也发生的事的电影。我说那种电影没意思,没人看,没人拍。你瞧,打脸这种事就是很容易应验。
一个偏执狂、强迫症晚期患者、毒舌、刻板、古怪,看起来与所有人格格不入的“老家伙”,就如同你我身边的长辈一样,看着气人,想想可爱,可爱极了。
影片好笑,好笑在片子里发生的事都是再平常不过的小事,小到垃圾要分类,小区里不能行车,宠物不得在小区大小便等等等等,你生活中不注意的小事,都被这位怪“老头儿”无限放大,并且在他看来,遵守这些就是他生命中的一部分,他不求有谁与之同行,只求在他的监管下,生活能变的让自己好受一些。
影片感人,感人在片子里的“老头儿”在我们每个人身边一定都有,且他们做着一样的事,唠叨着一样的道理,遵守着一样的规矩,想着一样的为年轻人所惧怕的死亡之类的事。
妻子的离去,让这个每天上满发条,脾气硬到老牛都拉不动的“倔老头儿”突然变得孤独异常,他无时不刻不想着要和自己的老伴儿团聚,想尽办法,却屡试屡败,原因正是那些被他管着的社区居民们。
这是一部很“烦人”的电影,他老是在放映过程中让你忽喜忽悲,刺激你的情感。有时你被他小孩子一样的倔强搞得哭笑不得,有时你又会被他孤老无依的处境牵起鼻子里的一阵酸楚。
开始我以为电影很短,从和妻子道别到准备回家上吊,在我看来,这个过程几分钟就搞定了,于是便开始了抽风的电影旅程,借弹幕大神的一句话,被进度条出卖了。
影片固然表现了社会面临的“老龄”问题,这是一群极其容易被忽视、被冷落,甚至被虐待的一个群体,因为真实的他们,就是像这个“老头儿”一样,气得你牙根痒痒,气得你火冒三丈。但我觉得这个问题出现不是一天两天了,多说无益,既然人人都存在这个问题需要面对,那遍因人而异,不好多做评价,问心无愧就好。
我要说的是这老头儿和妻子一生的一成不变。是的———一成不变。这个词,很奇怪,不是坚持不懈,不是矢志不渝,不是勇往直前,而是更倾向于贬义的删减版顽固不化,不知悔改,冥顽不灵。
很明显,老人家的脾气是不被所有人喜欢的,但是莫名其妙的,其他人对他的态度确是有一种习惯了的感觉。怎么说呢,就像我一回家,我妈就跟我吵架,如果不是这样,那我敢肯定,我妈不在家。
身边的邻居们对老人家的暴脾气、管闲事,都是出了奇的反常,就连刚刚搬来的新对门都很快适应了。这让人觉得很奇妙,很不真实。但细想想,这在真实不过了。
我是一个坏脾气的人,嘴臭、易怒、大嗓门、动不动就发火,脸红脖子粗,我且不说家里人一起相处如何,因为拿血缘说事,不具有信服力。就拿我这么多年一起朝夕生活过的朋友来说,他们对我似乎很包容,说成习惯也不为过;
我有一个朋友,不报他的老家,免得被黑。他是那种语言表达能力特别有问题的人,他经常是脑子里想着一样,嘴里却能说出了另一样。还有他的脾气也是特别的掘,与我不同,我是跟别人发火,他不是,他很少对别人发火,他是对自己,就是那种你说什么我也不信,我非要亲自试验一番的架势。但他有一手好厨艺,谁有什么困难,他都去帮助,更主要的是他学习好!对于一个任凭你怎么讲道理他也不理解的人,我们似乎也习惯了。
例子不一一举,你们身边也有,稍微一想便能想到一堆。影片中的老人,去世的时候,满教堂的非亲人为他送悼,对他的一生作出了明确的肯定,但影片表现的他却是一生都没有变(唯一有一次想要改变,却被“死对头”打脸了)。
那他的脾气值得赞扬么?我的脾气值得鼓励么?我那个朋友的脾气值得学习么?答案是否定的,我们的脾气都有瑕疵,并非十全十美,不值得推广,但却形成了我们各自鲜明的人物性格,我们最“引以为傲”,最具标志性,最醒目的明信片。
我想说的是,每个人都因为自己的“毛病”而变得珍贵,就如同你的基因一样,你有很多东西保不住,类似容貌,青春,身材,家世。人生路上,我们失去的还将会有很多,包括我们想的到的、想不到的。老人家说:“越多白痴的声音议论她,我对她仅存的回忆就越少,她之前的一切都不存在,她之后也一样。”但你看那么多人记住了她的好,这种印象怎么会不在?老人死后受到的待遇,不也是一样的么,哪有人记恨他的不好呢?
书本上写的东西我们都知道,我们也知道该善良,要温和,讲诚信,懂礼貌,意志坚定,勤劳朴实。诚然一个人说惯了脏话就变会得出口成“脏”,可你有没有想过,一个讲惯了美言的人,就当他们骂人的时候,都是用着成语的。
做人问心无愧就好,做自己认为对的事,做自己认为对家人和社会有意义的事,不必迎合他人做一个别人认为好的人。(希望你不是个反人类反社会的精神病)
我们错了我们改,
身正不怕影子歪。
老无所依还相聚,
互相挖苦互拆台。
———《观·一个叫欧维的人决定去死》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