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借用地产聊了城市的分化,索性再聊一聊为什么。
特朗普时期,中美关系急速下滑,开启了脱钩模式,我们的外交天团也收获掌声一片;随着拜登上任,按照民主党的国际战略,中美是要开启破冰重新挂钩的方针。
但好巧不巧,一个疫情带来了三年的跨国真空期,俄乌冲突更是带来战略上的影响。我们也利用这三年对内完成了洗牌,很多领域都实现了旧人去新人来,统战层面达到了一个新高度;对外也签署了长达二十年的资源协议,保障了发展所需。
美国方面,拜登政府也利用俄乌和疫情等,分别完成了对内和对外的清算;从经济层面看,俄乌冲突导致全球对化石资源的需求激增,也直接延缓了小国家经济崩溃的速度,避免了破产。
这就像两大高手过招之前,先各自花三年时间修炼内功,打野升级,直到今年正式开启合作模式。美国的优势是技术,我们的优势为市场,但这一轮的合作领域决定了,彼此开放之后,并不会如地产一般可以让全国都吃上又一波高速发展的红利。
内循环,乡村振兴共同富裕这些过去几年的主流板块,也在开放之后成为了过去式,不再占据战略核心地位。
美国的全球扩张战略,逻辑是自己站在顶端,通过出让技术去寻找中游市场,以及下游的资源,如果把全球经济产业想象成一个企业,美国则是董事长,而我们凭借努力可以做到总经理的级别,下面还有项目经理,业务员和工人等。
这是一个逐层的资源链,每一层都有自己的生态圈,经理在董事面前低声下气,在主管面前权利滔天;主管在经理面前忍气吞声,在下属面前趾高气昂。
基于这个逻辑,长三角以后就会是亚洲的小美国,珠三角以后就会是亚洲的小硅谷,去虹吸内地的资源;而川渝又会是西部地区的小美国,西安是西北的小硅谷,去虹吸西北西南的资源。
美国对华转移的技术由长珠三角收下,两个三角对内地转移支付由秦川吃下,秦川再分别向西北西南进行转移支付。
所以,未来地理格局的走势,就很明朗了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