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互联网的时代所谓的隔代教育,其实不如使用隔代陪伴更准确。我听过不少有见识的老辈,聊到孙子辈的教育培养,初始还信心满满、爱心十足,到了后来无不举手缴械、自认黔驴技穷。从表面看隔代教育,老辈往往心慈手软,少了当爹妈时的那股子历劲;从深层次分析,老一套的价值观念和方法,普遍遭遇到晚辈的抵触。尤其是在文化背景、价值取向不同的国度里,学校老师教的、孩子们听得进去的,和老辈苦口婆心想灌输的,完全就不是一码子事。
![](https://img.haomeiwen.com/i16659558/04e7ac935dec2c8f.jpg)
我常听到这样一些趣事,老辈的辅导孙子辈学中文,按道理这应该是强项。可不知为什么,孙子辈的就是不想学、不愿听,那模样就跟受到惩罚一样。本来老辈出于好心,想让孙辈多学一点,哪知孙辈一下就翻了脸,说为什么说好了就学这么多的,突然又追加了量?还顺便补充一句,学这个有啥用,我根本就不愿意学。这连续几次的满腔热忱,遭遇到不讲情面的泼冷水,作为自尊心较强的老辈,不能不心里犯嘀咕:这问题究竟出在哪?以前用这方法教孙辈爸或妈的时候,不也挺好的吗?直到现在孙辈的爸或妈,还老说当年受益匪浅,还希望能把这种好传递给他们的下一代。后来老辈的也开始自我反思,把隔代教育的见缝插针、步步紧逼,调整为寓教于乐,能学多少算多少。如此做来矛盾冲突减少,蜗牛战术生效,虽然短期内难见奇效,长远看遵循了循序渐进,保留了孙辈学中文的潜在兴趣。
![](https://img.haomeiwen.com/i16659558/b221b7a2258a7f8e.jpg)
经历过一番周折的家中老辈,现在已经开始明智起来,乐见孙辈在自己父母那里,去获取更加有效的成长帮助。作为老辈的自己,则主动退出试图以我为主的当年角色,心甘情愿的担当起帮衬的配角。很多时候光有那份爱心、愿意担当的责任,还是远远不够的,还需要顺应时势的那份眼光和智慧。在互联网的时代,尤其是在英语盛行的国度,我们需要的是拾遗补缺,做好自己的力所能及,而非越俎代庖还想延续过往的骁勇。
![](https://img.haomeiwen.com/i16659558/5ef71036b02c659a.jpg)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