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社群里,老师们在讨论一个话题,非常有意思 也有深度的对话,如下:
A老师:一般说咨询过程中咨访关系很重要,但是我看 蛤蟆先生去看心理医生这本书,苍鹭经常把蛤蟆说的很生气,但是关系似乎并没破裂,这是因为他是故事还是说这种生气并不会破坏咨访关系,实际操作中老师们处理过这样的情形吗?
B老师:苍鹭把蛤蟆说得很生气的背后,苍鹭是通过提问引导蛤蟆探索自己,因为触碰到蛤蟆某些自己也没发觉的领域甚至觉得不可思议的领域,所以蛤蟆会表现出一定的抵抗性,这是触碰新的心智边界的自然反应。
综上,A老师可以继续关注下苍鹭和蛤蟆之间的咨访关系中冲突的部分
A老师:我很认同苍鹭的引导方式,但是我觉得苍鹭挺敢去刺激蛤蟆的,现实中很多人可能刺激后的应激反应会很大。
2
看到这个话题,我好有表达欲,每当这时,我就觉得我的文字表达能力弱爆了,总是词不达意,想到自己1个月前刚入手的录音笔,当时入手的原因,不就是为了录下来有想法 但又无法文字表达的那些想法吗,赶紧拿来试试。
3
以下为录音转文字后,整理稿:
特别感谢A老师提出这样的一个问题,我对这个问题还是挺有感触的。
原因是因为:
首先,这本书我也从头到尾的看了至少有三遍,还带领了三次拆这本书的片段,对这本书我自己是真的特别喜欢。
然后,第二关于咨访关系,也是我曾经踩过的坑,专门和督导老师探讨过。
第三,是因为最近我也在看一些学习一些心理咨询的小课程,然后其中也会提到咨访关系很重要。
于是借着今天A老师这个问题,我的一些想法,想给大家分享。
为什么我们要去这么重视咨访关系?也就是咨访关系的重要性不言而喻,我们都知道很重要,但是它为什么重要?
学过咨询的老师都知道,我们要从咨询刚开始,甚至在咨询开始之前就和来询者去建立关系了,一直到最后包括我们到后面的维护都会我们咨询结束之后的支持期,我们还会维护咨访关系。
它如此重要,到底是为什么?
首先我有一个观点是说,咨访关系并不是说刚开始我们建立的好,那么就会一好到底了;也不是说我们从刚开始如果没建立好,后面就没有机会调整了。
我更愿意理解是咨访关系是我们在咨询过程中随时都是要去建立和维护的,要有这样悬浮和觉察的。
其次,良好的咨访关系,不等同于说我们要顺着来询者,我们要让来询者开心就是一个好的咨访关系。
我们构建一个比较良好的关系的时候,,让来询者感觉到被信任,让来询者感觉到被接纳 被允许,这个时候他就可以打开自己。
来询者打开自己,就可以自由的 安全的来进行表达,当他有了这样的表达的时候,我们才能够收集到很多的信息,通过这些信息的梳理,我们才能够看到来寻找他到底怎么了。
然后我们的咨询师就像一面镜子一样,把我们看到的来询者的怎么了?照出来给来询者,让他自己也看到自己怎么了。
当我们做到这一步的时候,可能来询者才有可能发现,原来我是怎么了,问题的根源是在哪里?找到问题的根源就是解决问题的一大半。
当来询者自己看到了问题根源,从而有了调用资源的能力,一起梳理接下来用什么样的解决方案,以及要采取什么样的行动方案支持到和解决这次的困难。
所以我会想说,我们的目标是为了支持到来询者,让他有促进行动,这是我们的最终的目标,或者是我们的咨询师的初心,而我们的初心里面,并不是一定要让来询者开心,我一定要来让来询者高兴,让他过程中所有的情绪一定得是很开心的。--敲个重点,这是我新手阶段时,踩过的大坑之一,幸好当时有督导老师及时沟通。
我们新手咨询师,一定要有这样的感知:来询者来找我们时,是带着一些困惑来的,如果他都能很好的解决自己的困惑的话,他不会来找我们。
他有这些困惑,很有可能是因为自己的能力不足,或者是他有一些认知局限,不能够在当下解决他的问题。
而我们在咨询的对话中,让他看到了自己的的薄弱的地方,会让他看到了自己不足的地方,会让他看到了自己认知局限的部分。这种感受都不会很舒服,都不会很开心,有的甚至还会有应急反应,就会觉得是我自己怎么是那样的一个人,我怎么老是那样,也会有这种基于对自己的责备和生气,就好像进入了挑剔性父母状态的一样子的。
这个时候,我们咨询师觉察出这样的状态已经是一个很好的咨访关系的氛围了,来询者才会有如此真实的情绪反应,我们咨询师觉察到了,同时又像镜子一样的照到了来询者,让来询者也看到自己了,这是通往解决的“关键时刻”。
来询者生气了,对我们咨询师而言,是一个信号,是一把钥匙,是一份礼物。
4
整理完语音转化的文字稿,发现并不想自己想象中那么好玩呢。哈哈哈,发现了自己的啰嗦,不严谨,混乱的表达。发现问题是解决问题的第一步,要刻意练习,哈哈哈哈,那么,准备分享的话题:我被内卷了。准备就用录音笔自己先讲一遍,然后转化成一篇文章,就这么干。
主题:《我被内卷了》
大纲:
1.何为内卷-我的电梯内卷经历
2.职场中常见的内卷症状
3.内卷三层
4.应对内卷4步
有感兴趣的吗?哈哈哈哈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