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上班那些事职业生涯规划职场菜鸟成长记
跳槽后,快速上手的方式绝不是“缺啥补啥”

跳槽后,快速上手的方式绝不是“缺啥补啥”

作者: 醒卓 | 来源:发表于2017-04-24 17:31 被阅读0次

    昨日,一位打算跳槽的来询者提出了一个职业转型者都很关心的问题“跳槽到新公司后,我该如何快速上手?”来询者觉得,我给他的的建议与多数人的视角很不同,给了他很大的启发,这也就促使我想与大家分享一下我的观点。

    跳槽到新公司,新的岗位赋予我们一些新的岗位职责、工作内容和任职要求。多数人的想法是,为了快速上手,让领导同事尽快认可自己的能力水平,应该马上着手去学习自己以往很少涉猎的、自己不太懂的业务知识和工作技能。这是我们一贯的想法,多数人也是这样做的,但这样做是否是在这一阶段的最好策略?

    这里有一个“坑”。我做人力资源工作多年,看到很多跳槽到新公司的职场人,在接到最初的几个工作任务时,大多是将时间精力放在自己没有太多经验、知识和技能储备不足的工作任务上,在“补短板”上下足功夫,相反,只用很少的时间精力,用心去做好自己原本非常擅长的、具有丰富经验的工作任务。

    我们努力学习新知识、新技能当然没有错,在时间精力充足的情况下,我们确实应该多学习新领域的知识技能。但我们更应该思考的是,在进入新岗位的最初一段时间,在时间紧、任务重的情况下,我们应该把有限的时间精力更多的放在哪?

    举个我身边的例子,我们去年组建了一个“金融科技培训项目”团队,新跳槽到我们部门的一位同事原来在IT公司从事技术工作,由于在技术研发方面有着丰富的工作经验被吸纳到我们团队。他以前从没有做过培训工作,为了更快的上手,他花了几乎全部的时间和精力去研究培训管理这一全新的领域,学习了许多课程设计知识,而没有从自己所擅长且有经验的科技领域入手,去研究如何将科技与金融相结合,将原有的技术经验与新的岗位内容做一个有效的链接。结果是,在培训项目研发的过程中,虽然他通过学习能够较好的理解其他同事关于培训的想法,但并没能从金融科技的角度提出大家所期待的创新的观点,领导和同事都对他的表现感到失望。要知道,领导将他吸纳进这个团队,其目的就是希望能够在新项目的研发实施过程中,发挥他作为科技专业人才的知识技能和丰富经验。

    问题就出在: 这位“跳槽新人”,并没有从“组织期待”的角度出发,他忽略了,一家企业聘用你时,看重的是你的长处和经验,并要尽快从中获得利润贡献和价值产出

    在转型到新岗位的最初一段时间,把时间精力放在没有经验且不擅长的工作任务上,虽然你可以加尽早掌握一些全新的知识技能,自我感觉到提升很大,但对组织而言,你所贡献的实际价值却很相对较低。

    现实就是,假如你将有限的时间精力,投入到全新的、不擅长的知识技能领域中,你所获得的组织认同的的价值产出,一般要远低于你将同样的时间精力投入到你所熟悉的、擅长的知识技能领域中所获得的组织认同的价值产出。

    这里我们着重强调“组织认同”而不是“个人感受”。

    让我们来做个假设:假设你在新领域的“基础能力分值”为0,通过短时间内的大量学习,提升到了10,这让你感到自我提升很快,让你获得了胜任新岗位的信心。这个信心很重要,我不否认。但这也代表着你给组织所带来的价值为10分(0→10)。

    从另一角度而言,假设你在原领域的知识技能水平已经达到10,你决定从熟悉且擅长的领域切入,努力将原有的技能“迁徙”到新的领域,通过同等的时间精力投入,你仅获得了5个单位的提升(少于学习新领域知识的提升值,原因是刚开始学一个新东西时,感觉提升很快),虽然你自己可能感觉提升不大,但对组织而言,你的贡献却达到了15分(10→15),远高于前者的10分。

    虽然这些数字所代表的“价值”受工作内容、个体差异等因素的影响并不精准客观,也不排除有不符合上述逻辑的个别情况,但从整体上而言,与我多年在职场上所观察到的现实情况基本吻合,我相信还是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的。

    综上,我主张在跳槽到新岗位的初期,应该从自身已经拥有的优势和经验出发,把70%的时间精力放在“有经验的且擅长”的工作任务上,把30%的时间精力放在“没有经验、尚无优势”的工作任务上。同时,努力将已经掌握的技能“迁徙”到新领域,在“跨专业融合”上发挥自己的专长,切记“抛弃过去”,盲目的“缺啥补啥”。

    醒卓,10年金融HR,职业生涯规划师,英国Leeds大学人力资源硕士。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跳槽后,快速上手的方式绝不是“缺啥补啥”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vxvpzt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