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Day42孩子教育,父母必知的“皮格马利翁效应”

Day42孩子教育,父母必知的“皮格马利翁效应”

作者: 余国才 | 来源:发表于2019-10-12 23:32 被阅读0次

    台湾著名作家三毛在散文《一生的战役》中写道:“我一生的悲哀,并不是要赚得全世界,而是要请你欣赏我。”这个“你”,是她的父亲。有一天深夜,父亲读了三毛这篇文章,给她留条:“深为感动,深为有这样一株小草而骄傲。”做女儿的看到后“眼泪夺眶而出”。三毛写道:“等你这一句话,等了一生一世,只等你——我的父亲,亲口说出来,扫去了我在这个家庭用一辈子消除不掉的自卑和心虚。”

    在此引用三毛的这段话,只想向父母们提个醒:鼓励与赞美能使白痴变天才,批评与谩骂能使天才变白痴。以下文章关于罗森塔尔博士对老师和学生做的皮格马利翁效应的实验,这个效应也给家庭教育带来了深刻的启示。

    皮格马利翁效应:期望和赞美能产生奇迹

    1960年,哈佛大学的罗森塔尔博士曾在加州一所学校做过一个著名的实验。

    新学期,校长对两位教师说“根据过去三四年来的教学表现,你们是本校最好的教师。为了奖励你们,今年学校特地挑选了一些最聪明的学生给你们教。记住,这些学生的智商比同龄的孩子都要高。”校长再三叮咛:要像平常一样教他们,不要让孩子或家长知道他们是被特意挑选出来的。

    这两位教师非常高兴,更加努力教学了。

    我们来看一下结果:一年之后,这两个班级的学生成绩是全校中最优秀的,甚至比其他班学生的分数值高出好几倍。

    知道结果后,校长不好意思地告诉这两位教师真相:他们所教的这些学生智商并不比别的学生高。这两位教师哪里会料到事情是这样的,只得庆幸是自己教得好了。

    随后,校长又告诉他们另一个真相:他们两个也不是本校最好的教师,而是在教师中随机抽出来的。

    点评:正是学校对教师的期待,教师对学生的期待,才使教师和学生都产生了一种努力改变自我、完善自我的进步动力。这种企盼将美好的愿望变成现实的心理,在心理学上称为“期待效应”。它表明:每一个人都有可能成功,但是能不能成功,取决于周围的人能不能像对待成功人士那样爱他、期望他、教育他。

    我们再来看看心理学家罗森塔尔另一个著名的实验:

    罗森塔尔考察某学校,随意从每班抽3名学生共18人写在一张表格上,交给校长,极为认真地说:“这18名学生经过科学测定全都是智商型人才。”事过半年,罗森又来到该校,发现这18名学生的确超过一般,长进很大,再后来这18人全都在不同的岗位上干出了非凡的成绩。

    以上两个例子均是心理学上所说的皮格马利翁效应的实验,也就是期望心理中的共鸣现象:期望和赞美能产生奇迹。对这一效应做出经典证明并使它广泛运用的是美国心理学家罗森塔尔和他的助手们,因此“皮格马利翁效应”又称“罗森塔尔效应”。

    经实践证明,皮格马利翁效应在学校教育中表现得非常明显。受老师喜爱或关注的学生,一段时间内学习成绩或其他方面都有很大进步,而受老师漠视甚至是歧视的学生就有可能从此一蹶不振。一些优秀的老师也在不知不觉中运用期待效应来帮助后进学生。

    “皮格玛利翁效应”带给家庭教育中的启示

    皮格马利翁效应告诉我们,对一个人传递积极的期望,就会使他进步得更快,发展得更好。反之,向一个人传递消极的期望则会使人自暴自弃,放弃努力。

    赏识、赞美、信任和期待具有一种能量,它能改变人的行为,当一个人获得另一个人的信任、赞美和赏识时,他便感觉获得了社会支持,从而增强了自我价值,变得自信、自尊,获得一种积极向上的动力,并尽力达到对方的期待,以避免对方失望,从而维持这种社会支持的连续性。

    可谓“欣赏引导成功,抱怨导致失败。”也就是皮格马利翁效应的运用。

    妈妈是孩子最爱、最信任和最依赖的人,同时也是施加心理暗示的人。长期消极不良的心理暗示,会使孩子的情绪受到影响,严重的甚至会影响其心理健康。相反,如果妈妈对孩子寄予厚望、积极肯定,孩子就会更加自尊、自爱、自信、自强,那么,你的期望有多高,孩子未来的成果就会有多大!

    最残酷的伤害莫过于对自尊心和自信心的伤害。无论你的孩子现在多么“差”,你都要多加鼓励,最大限度地给他能支撑起人生信念风帆的信任、赞美和赏识。这样,你的孩子就一定会步入成功的殿堂。所以有人说:鼓励与赞美能使白痴变天才,批评与谩骂能使天才变白痴。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Day42孩子教育,父母必知的“皮格马利翁效应”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ikzcmc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