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瓌,字昌容。雍州武功(今属咸阳市)人。
苏瓌是汉朝苏武二十五世孙。祖父苏夔,隋朝时担任鸿胪卿;父亲苏亶,贞观年间担任台州刺史。
苏瓌二十来时,考中进士,作了恒州参军。
因居母丧,哀毁过人,被左庶子张大成上表荐举为孝悌。
后来,苏瓌被授为豫王府录事参军,为长史王德真、司马刘祎之所器重。
苏瓌历任朗、歙二州刺史,适逢酷吏来俊臣坐赃被贬为州参军。
有人怕来俊臣再被起用,为讨好他,纷纷致书苏瓌,求他代为照顾来俊臣。
苏瓌怒斥来使道:“我是堂堂州牧,待人自有分寸,岂能过分优待小人?”因而不肯拆信。
而来俊臣尚未到境,就被召还京师重新起用了。
来俊臣听说苏璎不肯照顾他,心中怀恨,因此苏瑢连连被外调,不得进京。
武则天长安(701-704)年间,苏瓌迁任扬州大都督府长史。
前长史张潜、于辩机都致金数万。而苏瑢离任时,两袖清风,空身而去,只带一套行李而已。
离任后,苏瓌徙为同州刺史。适逢大旱,定期轮流到京城担任宿卫的府兵无法赴京。
苏瓌上书奏道:“宿卫京城万不可少。应每月向府兵赐增一半之粮,令其家人吃饱,则京城宿卫可得保障。
还应罢免地方进献,停止不急需之营造。”
奏章进呈后,未被采纳。
当时,朝廷设十道使核实天下逃亡户数。
开始时,没有立簿籍。百姓怕被搜括,见十道使前来核实,都逃入近县旁州,串通隐瞒。
苏瓌请朝廷撤掉十道使,专门责成州县事先建立簿籍,然后天下同一日登记户口,满一月而止,杜绝奸人隐匿现象。
每年复核一次,检查并制定租税,以免劳而无功。
武则天为了当女皇,大肆铸造浮屠,建立庙塔,无休无止。
苏瓌大胆上书奏道:“铸浮屠,建庙塔,糜费浩广,民产日殚。百姓不足,君孰与足?天下僧尼滥伪相半,请合并寺庙,令僧人保持正常员数,遇缺再补。”
武则天阅览奏章,深以为是。
唐中宗复位后,郑普思以妖术迷惑唐中宗,作了高官,担任秘书员外监。
其余党遍布京城,图谋造反。苏瓌逮捕郑普思,严加审讯。
郑普思之妻第五氏以左道迷惑韦皇后,出入宫中,求韦皇后代为说情。
为此,唐中宗特地令苏瓌赦免郑普思之罪。
苏瓌上奏道:“郑普思以妖术迷惑天子,罪在不赦。”
这时,司直范献忠上奏唐中宗道:“苏瓌身为大臣,不能先斩奸人而上报天子,其罪甚大。臣请先斩苏瓌以谢天下。”
尚书左仆射魏元忠进奏道:“苏瓌乃长者,为人忠恳。郑普思依法当斩,愿陛下明察!”
唐中宗不得已,将郑普思流放詹州,余党全部处死。
苏瓌迁任吏部尚书,进封淮阳县侯。
唐中宗景龙三年(709),唐中宗将拜祭南郊。国子祭酒祝钦明秉承韦皇后旨意,建议请皇后担任亚献,安乐公主担任终献。
苏瓌认为这样做不合礼制,直言强谏,在朝廷上面折祝钦明。唐中宗是个昏君,竟然听从了祝钦明言的建议。
当时,公卿大臣接到任命时,照例要献食于天子,称为"烧尾"。苏瓌官拜仆射,没有献食。
一天,苏瓌侍宴于宫中,将作大匠宗晋卿问苏瓌道:“仆射大人拜官,竟不烧尾,莫非心中不喜?”
唐中宗闻言,默然不语。
苏瓌奏道:“臣闻宰相要燮和阴阳,代天理物。如今米珠薪桂,物价飞涨,百姓食不果腹,宿卫之士甚至有三日不得进食,昏倒殿上者。臣实在有罪,不称宰相之职,因此不敢烧尾。”
百官见苏瓌竟敢在皇帝面前这样直言,无不吃惊。
景龙四年(710),唐中宗驾崩,遗诏让韦皇后临朝听政,唐中宗的弟弟相王辅政。
韦皇后秘不发丧,召心腹及苏瓌到禁中开会。
中书令宗楚客道:"太后临朝,相王有叔嫂之嫌,不宜辅政。"
苏瓌一听,起身正色道:“遗诏乃先帝之意,岂可擅改!”宗楚客等人大怒,竟不许相王辅政。为此,苏瓌称疾不朝。
原来,唐中宗被武则天幽禁于房州时,韦皇后一直伴随着,备尝艰危。两人彼此相怜,情爱甚笃。
唐中宗曾私下向韦皇后发誓道:“异日若能复见天日,一定唯卿所欲,绝不限制。”
唐中宗复位后,不食前言,听任韦皇后为所欲为。
韦皇后想学武则天,便设帷幔坐于殿后,参与朝政。
景隆四年六月,韦皇后、安乐公主派人将毒药放入唐中宗最爱吃的馅饼中,将唐中宗毒死,然后拥立少帝,独揽朝中大权,不许相王辅政。
对此,苏瓌坚决反对,因此称疾不朝。
同月,相王之子李隆基起兵入宫,杀了韦皇后。相王即位,史称唐睿宗,提拔苏瓌为左仆射。
水如天说:孟子曰:富贵不能淫,威武不能屈,贫贱不能移,此知谓大丈夫。苏瓌就是这样的人,是我们每个人学习的榜样。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