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经》:
>#####工欲善其物,必有舍得之功,减繁方存简,去次方能留要,故善舍者不弃,存留简要,以求大成之功,大成者,必有所失,以其善舍,方有善得之成。
这一段话不仅是道理,更是规律。
“舍与得”看似是一方面是主动选择,另一方面是被动失去。
其实不是,如果你感受到了被动失去,只能说明你对整体事物或者结构的认知的缺乏。
“舍得”的关键是为了取得主体结果。
有一句话说得好:完成比完美重要。
这句话暗含着另一层意思:不要完美主义。
值得指出的是:任何道理都是有使用边界的,如果你把一个道理应用于所有领域和场景,那一定是愚蠢的,有些道理你觉得是放之四海而皆准的,只不过是因为在你所生活的时间和空间大多数情况下是奏效的,这也表明出了你所处环境的狭隘和局限性。
舍与得,在有智慧的人眼里从不是主动获取和被动失去,而是为了整体事物服务的,我们之所以要这么做,
主要限制因素有两个:时间和精力。
把握主要、核心的事情,集中精力、短时间内完成,这是一种高效的行为模式。
昨天与好友聊天时,谈到了“舍与得”的话题,我说:我清楚的意识到,我得到一个东西,肯定会失去其他的东西。
是的,我能看透很多事情背后的本质,我的洞察力比较强,只不过,很多时候我不愿意去多说或者表现出什么,我只是简单的做出低耗能的行为模式。
在我的意识里,最珍贵的就是时间,如果我能花时间跟别人做一些事情,这就已经证明我对这个人和这件事的尊重。
减繁是为了存简,去次是为了留要,善舍是为了获得。
我们不仅要看到一件事“舍与得”的两面性,还要清楚这背后是时间和效能的综合结果,但是要做到这点,除了拥有明达的智慧还要有纯良的心性。
“知道”与“做到”是有鸿沟的,这个鸿沟很大程度体现在了心性上。
“舍与得”的心性是什么?
#####贪、妄。
很多人什么都想要,最后结果往往是什么都得不到。
很多人很聪明,但是算不上智慧。
我其中一个优点就是心性比较好。
昨天我问了一个朋友:真实与随心所欲有什么区别?
回答是:不说假话,但是,真话不必说全。
真实是需要智慧和心性的,真实不是完全“裸露”,因为需要符合天道、地脉、人伦的规律。
我是一个真实的人,但不是一个随心所欲的人,我会说实话、真话,哪怕这句话看起来有违他人对我的判断,但是我说得肯定是有我的真实道理。因为我是一个很珍惜自身言行如一能量的人。
随心所欲的人看起来更“真实,但是,这里面却是有问题的,这种人直接心理活动就是对他人能量的碾压。
因为我不相信大多数人在伟大的“教员”面前依然会随心所欲。所以,千万别跟我说因为你真实所以敢于暴露很多问题,因为这里面暗含着你的些许不尊重或者轻视。
不过,你的态度可以是松弛的、可以是真诚的,但是,必要的尊重要有的。
尊重、敬重、适时的考虑对方的感受,这是一种情绪价值的承载,是心有和美的一部分。
接下来要解决“舍与得”意识方向问题。
我们做事需要有动机和发心。
“舍与得”的动力和发心是什么?
一定不能是唯利是图、损人利己。
佛家说:
>#####所舍非己物,所得非真的得。能舍者,心中去腐除赘,已是自我的救赎,当是大福。能得者,必是多种善因,深耕福田之自然而然之善果。
如果你做事是为了唯利是图,损人利己,就算你在舍得的权衡中做得再好,其结果一定是有问题的。我们要种善因,这很重要。
人们常说:菩萨畏因,众生畏果。
发心就是种子,你有什么发心就会有什么意识,从而产生什么样的行为。
我常说:但行好事,莫问前程。
其实,这与《道德经》所言:圣人不积,既以为人,己愈有。既以与人,己愈多。
有着异曲同工的意义。
时间关系,就说到这吧。
希望这篇文章能够对你有所启发。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