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圣杜甫,他是登临峰顶一览众山小的豪迈登山者,他也是希望天下寒士俱有广厦的忧民老者,他更是扶栏涕泗流渴望戎马关山的忧国诗人。
作为大唐臣子,杜甫深受家族精神特点——奉儒守官的影响,时时以天下为己任。读罢杜甫的诗书,一位踽踽独行、落魄却满身风骨的诗人仿佛穿越了历史的尘埃,用沉痛的声音疾呼着苍生的哀与愁、忧与思。他忧国忧民的形象如此深入人心,以至于“老杜”这一称呼也透漏着一份沉重的质感。而作为一位丈夫,他的专情与长情却鲜少被人提起。其实,在这位伟大诗人的一生中,对妻子有着绵长的情与痴。
唐玄宗开元二十三年,此时杜甫二十三岁。他意气风发,正值一生中的黄金时代。他第一次参加了科举考试。遗憾的是,他未曾及第。洒脱自信的他并未哀伤沉沦,而是选择用六年时间漫游齐鲁燕赵,在山水间开阔自己的心性。开元二十九年,二十九岁的杜甫与弘农县司农少卿杨怡之女杨氏成婚于洛阳。十九岁的杨氏较杜甫小了十岁,是一位极聪慧灵秀的女子。婚后,他们夫妻二人感情融洽、琴瑟和鸣。婚后的三十年里,他们相濡以沫、进退与共。细水长流的情思成为贯穿他们一生的风景。
也许在今人看来,杜甫的一支笔写尽了民众的苦乐却没能为妻子立传,这是多么令人顿足的遗憾。后人无从更加深入地去了解杨氏的生平、喜好、思想等等。但从杜甫流传千古的诗中也不难看出他对妻子的深情。也许,隔着空间和时间的距离,那一份神秘是杜甫送给妻子最好的礼物。
依我看来,杜甫不仅是诗圣,更是一位情圣。他把对妻子独一无二的关切与陪伴融进了生活细节中。在困顿窘迫的生活中,他们曾有着“老妻画纸为棋局,稚子敲针作钓钩”、“昼引老妻乘小艇,晴看稚子浴清江。”的闲情逸致。被称为老杜的他,也戏称自己的妻子为老妻。这看似平常的称呼中实则包含了杜甫的笃定和自然而然,更有隐隐的对老妻贤惠能干的欣爱之意。
当他们在一处时,便紧相依偎。不在一处时,便翘首盼相聚。天宝十五载,杜甫身处沦陷的长安,吟出了“香雾云鬟湿,清辉玉臂寒。何时倚虚幌,双照泪痕干”的相思之句。在此困境中,他担心的不是自己失去自由、生死难料的处境,而是妻子如何的思念与煎熬。泪痕里浸透着的天下乱离的悲哀清晰可辨,此情此景下,一轮明月,两处相思的回忆与希望更让人动容。
他们经历着生活的平淡与琐碎,同样经历着生活的跌宕与起伏。“妻孥怪我在,惊定还拭泪。世乱遭飘荡,生还偶然遂!”夫妻在战乱后有幸生还,劫后相见,互相对着擦拭眼泪,诉说着离散后的衷情。在战乱中,杜甫也曾发出“何日干戈尽,飘飘愧老妻”的感叹,他为不能给妻子安定的生活而感到愧疚。从诗中不难看出,杜甫不仅是心怀天下的臣子,更是极度具有家庭责任感的大丈夫。
他们一起经历了悲苦,“经年至茅屋,妻子衣百结。”被叛军捉去后九死一生,回家后发现妻子的境况凄凉,不禁悲从中来。他们一起经历了欢欣,“却看妻子愁何在,漫卷诗书喜欲狂。”在胜仗之后,一起期待着返回故乡过上安稳平静的生活。乱世中,能有一人相知相守、互相陪伴,夫复何求呢?有一个人,同你经历困苦、忧愁、喜悦、担忧,同你一起历遍生命中的每个阶段,我想这就是爱情最真切的模样。
杜甫,铁汉亦复柔情。他用一生的时光,书写了自己的情与痴。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