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战国差异性被低估

战国差异性被低估

作者: 已锁定 | 来源:发表于2023-11-10 08:17 被阅读0次

顾炎武《日知录》卷十三“周末风俗”条:

“如春秋时,犹尊礼重信,而七国则绝不言礼与信矣。

春秋时,犹宗周王,而七国则绝不言王矣。

春秋时,犹严祭祀,重聘享,而七国则无其事矣。

春秋时犹论宗姓氏族,而七国则无一言及之矣。

春秋时,犹宴会赋诗,而七国则不闻矣。

春秋时,犹有赴告策书,而七国则无有矣。”

清初学者论史总有一种痛切之感,剔除这层因素,顾炎武的这段短短论述可谓真知灼见,最重要的是这段话深刻揭示了我们一直顺口说的“春秋战国”之间的巨大差异。

展开说,人们历来说“周秦之变”是一种巨大的变革,这当然也没有错,西周开国到成康可以看成一个起始状态,秦是一个终点状态;但如果要对这个转变过程加深考察的话,就不能不得出“春秋战国”之际巨变的结论。春秋上接西周,是一种体系变态化的过程,战国下起秦汉,是一种历史大势形成的过程,这两个过程之间有着不小的断裂,也就是顾炎武总结的种种迥异之处。

一、春秋“尊礼重信”,而七国已经到了“绝不言礼与信”的地步;

二、春秋“宗周王”,就算是个象征,但大家还都拿周王当回事,七国“绝不言王”,目中无周王;

三、春秋“严祭祀,重聘享”,齐国“无其事”,所谓聘享,指聘问献纳。聘问必有宴享,故聘、享连文。出处《仪礼·聘礼》:受夫人之聘璋,享玄纁。郑玄注:享,献也。既聘又享,所以厚恩惠也。《左传·昭公三十年》:先王之制,诸侯之丧,士吊,大夫送葬;唯嘉好、聘享、三军之事於是乎使卿。这里“祭祀、聘享”都是针对周的宗庙儿说的,因为列国基本都出自周的分封,所以可以理解为周天子分封出去的小宗,“无其事”,完全不理那一套,其实也就是贵族分封的瓦解,谁跟你一家的。

四、春秋”犹宴会赋诗“,七国没听说了,也就是文化都大变了,这是有点出乎后人想象的。

五、春秋“赴告策书”,七国也没了。崩薨曰赴,祸福曰告。其实还是列国之间残存的温情或者假客气,这时候也没了。

几点综合,可以说,七国和春秋时候的诸国差异很大,但七国之间的差异很小,或者说七国在某种程度上都是“秦国”或者“类秦国”,没有转化为“类秦国”的实体,几乎不可能存活。

从分封的“兄弟之国”,到七个大同小异的秦国,这个过程必然有着强大的历史动力,伴随着重要的历史进程,也就是贵族家族制的瓦解。从这个角度上看,周至秦就是贵族家族制建立——顶峰——和瓦解的过程。

再扩展看来,整个中国历史可以看成三次兴起和瓦解,贵族的兴起和瓦解、士族的兴起和瓦解、庶族的兴起和瓦解。

贵族的兴起和瓦解,兴起于商纣、瓦解于秦汉,贵族是血统垄断;

士族的兴起和瓦解,兴起于东汉、瓦解于南北朝到唐初的漫长过程,士族是知识垄断;

庶族的兴起和瓦解,兴起于中晚唐、瓦解的过程未明,庶族其实没什么可以垄断的。

所以历史其实是一个打破垄断、提高混乱度、熵增的过程

相关文章

  • 最不像张艺谋的电影的张艺谋的电影

    《有话好好说》这部电影不是国师最好的电影,却是他最被低估的电影 被低估 本片为何被低估呢?相比张艺谋前面几部,如《...

  • 【史海钩沉】:被低估的李悝变法

    【史海钩沉】:被低估的李悝变法 在战国变法的故事中,最耳熟能详的是商鞅变法,主要是因为人们已经将它与秦国的统一建立...

  • 技术总是短期被高估,长期被低估

    技术总是短期被高估,长期被低估

  • 愧疚是最大的负能量

    任性是最被低估的美德

  • 被低估的PHP

    以前听不少人说,PHP像个野孩子,太过弱小。没有NET和JAVA那样强大的功能,也没有强大的应用。但是它其实简单、...

  • 你被低估了吗?

    “你不断成长的结果,就是你终将被低估——这是必然!” 为什么成长的必然结果是终将被低估呢?刚看到这句话时候有点丈二...

  • 被低估的风险

    生物学家贾雷德·戴蒙德教授年轻的时候在新几内亚做田野调查,雇了几个当地人当助手和向导,有一天走的比较远, 无法当天...

  • 你被低估了吗

    很多人都会有这样的时刻:要么觉得自己被高估了,要么被低估了。其实,这也是很多人高傲或者自卑的原因所在。 我看一个人...

  • 被低估的江东

    我本来想写被低估的孙仲谋,但是想想这事得从他爹说起…… 他爹不就是孙坚吗?孙坚,江东猛虎,偌大个江东就这一只虎,你...

  • 被低估的巴赫

    记得大学时,一个冬日午后,暖暖的阳光恹恹的打在教学楼四楼的玻璃上,终是跌跌撞撞的印上了墨绿的书桌,光影斑驳的一片。...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战国差异性被低估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ilbyvd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