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孩子的过程中,我们要教他们学会承担不良行为的后果。某一不良行为导致的后果不外乎有两种——自然后果和逻辑后果。
自然后果是指自然而然发生的没有大人干预的事情。比如站在雨中会淋雨,不吃饭会饥饿,不穿外套会感冒都属于自然后果,
有些事情我们可以让学生体验不良行为的自然后果,比如整理自己的书桌,当孩子到了一定年龄的时候,我们要让孩子学会自己整理书桌,告诉他从某一天开始你将不再为他整理书桌。
当看到孩子杂乱的书桌时,你一定会有帮他整理的欲望,但一定要忍住,让孩子体验到不整理书桌,就不能快速找到他需要的资料,也影响自己写作业的心情。
当孩子整理书桌时,他可能学会了把书籍归类,培养了自己整洁的习惯。
在执行自然后果时切忌借题发挥。“让你穿衣服,你不穿,看看感冒了没有?”这就是借题发挥,我们要表达出对孩子感受的理解和同情,这样才可能赢得孩子的合作。
当无法进行自然后果的体验时,我们可以尝试让学生体验逻辑后果。逻辑后果是指大人告诉孩子接下来可能面对的后果,让孩子自己选择怎么做。但惩罚常常被我们伪装成了逻辑后果。
“你上课说话就得抄写课文。”这种做法看似是逻辑后果,其实是惩罚。逻辑后果有以下几个特点:
一、相关,即后果必须是与行为相关的。
二、尊重,逻辑后果不包括责难、羞辱和痛苦,必须和善而坚定地执行,同时所有相关人员都必须得到尊重。
三、合理,后果一定不能包括借题发挥。
四、预先告知,让孩子知道如果他选择了某种行为,将会有什么结果出现或你将会做什么。
如果错误行为的后果不符合以上四条中的一条就不是逻辑后果。
尝试逻辑后果的目的是制止不良行为,并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因此,我们可以通过转移孩子的行为来实现,把孩子的不良行为转转化到贡献行为上。比如上课说话违反了课堂纪律,影响了老师和同学们的课堂,可以让他选择一两件对同学们有贡献的事来做。
总之,面对孩子的不良行为,我们要教会孩子学会承担不良行为的后果——自然的或逻辑的,让孩子把错误当成学习的机会,进而丰富自己的社会技能。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