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投资界理财投资投资理财
从巴菲特的能力圈里,我们能学到什么?

从巴菲特的能力圈里,我们能学到什么?

作者: 伯涵_f2cb | 来源:发表于2018-04-29 21:18 被阅读15次

文/王冠亚

1

众所周知,价值投资的四大要义分别是:1.股票是企业的所有权;2.市场先生;3.安全边际;4.能力圈。其中,前3项都是格雷厄姆提出来的,巴菲特在此基础上加上了“能力圈”的原则,形成了价值投资的基本框架。

能力圈的定义是什么?大家多多少少都能讲出一些。巴菲特自己是怎么解释的呢?我们不妨来看看他(翻译成中文)的原话。

一、投资对象在精不在多

“当然,每个投资人都会犯错,但只要将自己集中在相对少数、容易了解的投资个案上,一个理性、知性与耐性兼具的投资人,一定能够将投资风险限定在可接受的范围之内。”(1993)

A股市场上,有超过3000家上市公司。囿于时间、精力和认知水平,任何一个人或者机构,都不可能实现研究的全覆盖。终其一生,我认为如果能弄懂其中1%的公司,就已经是非常不错的成绩了。

“聪明的投资并不复杂,但说它容易也很不现实。投资者需要的一个能力,是正确估价你选中的公司。注意选中的这个词:你不必成为每一家公司或者许多公司的专家,你只需要能够估价在你能力范围内的公司。范围的大小并不十分重要。重要的是,知道它的界限。”(1996)

我们首先要做的,是根据一定的投资标准,初步筛选出备选公司。在选中的公司里面,我们的重点是加深(而非扩宽)自己的能力圈。用通俗的话讲,你不必事事都懂,但在某个细分领域里,你要做到比任何人都懂。

昨天在家看了一档综艺节目《王牌对王牌》,舒畅和辛芷蕾演《画皮》那一期,王生的妻子佩蓉被迫和妖精小唯互换了身体。小唯唆使王生杀掉佩蓉,此时佩蓉已经换成了小唯的身体,王生却迟迟下不了手。因为在小唯的身躯里,王生看到了佩蓉的眼神。

哪怕互换了身体,王生依然认得谁是真正的佩蓉,谁是真正的小唯。王生何以对佩蓉如此了如指掌呢?答案只在王生殉情前的最后一句话里:

“我此生只有一房妻室,名曰佩蓉。”

我不禁想到了高瓴资本张磊先生的投资哲学,弱水三千,但取一瓢。这不是什么鸡汤,更不是什么矫情,而是深深根植于投资人心中的信仰。

2

二、投资逻辑在简不在繁

“投资人必须谨记,你的投资成绩并非以奥运跳水比赛的方式评分,难度高低并不重要。你正确地投资一家简单易懂而竞争力持续的公司所得到的回报,与你辛苦地分析一家变量不断、复杂难懂的公司,可以说是不相上下。”(1994)

金融不是高科技,投资业绩跟你买入难度高低没有关系。然而在我们身边,可以见到大量刻意追求“高难度”的现象:1.买股票绝不买熟悉的行业。医生从不买医药股,却偏偏喜欢买军工股。2.买股票绝不买熟悉的品牌。茅台、格力、美的都是大家耳熟能详的,显得没有技术含量,一定要去买大部分人听都没听过的公司。

降低难度的一个重要维度,就是买入的公司业务相对简单,具有可获得性。一家公司的主营业务,如果一句话讲不清楚,那就不要买了。历史上有非常多的优秀公司,偏离主业盲目追求多元化以后,无一例外都写进了《大败局》。

从负面清单的角度思考,就是不要去买变量不断的公司。变量多了,可控制性就会降低。关于这一点,巴菲特是这样解释的:

“如果某项决策只有一个变量,而这变量有九成的成功几率,那么很显然你就会有九成的胜算。但如果你必须克服10项变量才能达到目标,那么最后成功的几率将只有35%。”(2004)

投资是乘法,不是加法。哪怕克服了所有问题,仅仅在某一个环节出了问题,就会导致功亏一篑,全盘皆输。

我喜欢读历史,曾经就有一个疑问:封建王朝的帝王之家,子女得到的资源是最多的,受到的教育是最好的,却无法形成长久的正向加强循环。为什么皇家甄选了最优秀的基因作为接班人,却依然无法摆脱十世而亡的历史周期律?

原因在于,代际传承跟投资一样,做的是乘法,不是加法。假设每一代人优秀和平庸的概率各是1/2,连续10代人保持优秀的概率是1/1000,所以说“富不过三代”是有统计学基础的。

3

三、投资心态在舍不在取

“如果说我们有什么能力,那就是我们深知要在具竞争优势的范围内,把事情尽量做好,以及明了可能的极限在哪里。很明显,要预测在变化快速产业中经营的公司,其长期的经营前景如何,是超出我们的能力范围之外的。”(1999年)

做投资,必须要清晰、清醒地认识到自己的能力边界。巴菲特为什么在很长一段时间不投科技股?因为他自认为在众多的高科技公司当中,他没有能力分辨出哪些公司拥有长远的竞争优势。既然看不懂,就放弃。

做投资,还必须做到“知行合一”。也就是说,除了清楚自己的能力圈,还必须按照这个原则去付诸实践,保持定力,坚守能力圈。巴菲特继续说道:

“如果有人宣称有能力作类似的预测,且以公司的股价表现为佐证,则我们一点也不会羡慕,更不会想要去效仿。

相反地,我们会回过头来坚持我们所了解的东西。如果不幸偏离轨道,那也一定是不小心的,绝非慌张莽撞想要得到合理的解释。还好可以确信的是,伯克希尔永远有机会找到它能力范围内可以做的事。”(1999)

巴菲特坚守他的能力圈到什么程度?哪怕比尔·盖茨是他的挚友,并向他郑重推荐微软和英特尔,巴菲特也不曾动心过。换作我们大A股的股民,要是认识某个上市公司老板,恨不得要拿着枪找对方套出一点所谓的“内幕消息”。

也许有人会说,巴菲特这不是傻吗,要是当年投了微软,财富可能比现在还要多。但是反过来想,如果巴菲特不能坚守能力圈,这次能为微软破例,下次就一定会为其他公司破例,恐怕踩到的雷也会更多。

投资最困难的事不是机会太少,而是选择太多。不去追逐平庸的机会,甚至放弃或错过一些大牛股,才能保证始终在正确的赛道上。在每一刻,你都不是最快的。但只要坚持下去,就能超越大多数的“昙花一现”。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从巴菲特的能力圈里,我们能学到什么?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ilealf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