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宽阔的世界里,做一个不狭隘的人——《十三邀》
记得好几年前,在一篇文章里看到这句话——“做有趣的人,做无用的事”。那时候的我刚步入工作岗位,忙碌的工作与适应占据了我大部分的时间,我无法理解这句话的涵义,但当时我却一下子就记住了这简单的10个字,每当人生出现未知的迷茫时,我总是想起这句话。每一年的感受都有所不同,在大的外延下,不断的丰富我对这10字的内涵理解,写下我这浅薄的理解。
出生在80年代末,到目前,我似乎都活在一个“有用强迫症的社会”,考试是为了文凭,考证是为了加薪等等等,我们的生活工作都在被“有用”这个标尺衡量着,有用学之、无用弃之。于是,我们离做一件事情的初衷越来越远。但,这世界上的很多个让我们铭记的美妙,是音乐带来的,是诗词歌赋带来的,甚至是好的书画作品带来的 ,它抚平内心的焦躁,带来心旷神怡的感觉。
我们的肉体只是我们生存的基础,精神才是最终称之为“人”的升华。与其追求完全的有用,不如静下心来仔细的品味无用的东西带给我们的静谧。心安,则身安!
“圣人处无为之事,行不言之教”——《道德经》
我少时就喜欢书法,觉得爷爷的作品挂在墙上看起来那么的美,白纸黑字说不出的欣喜。进入爷爷的席字房,就能闻到那浓浓的墨香,堆满桌子和铺满地的练习作品,每一幅都诉说着书写者的心境。
后来,大约初一时期,我也如愿步入习字的行列。放假时每日练习7个小时也不觉得累,练习完还会自己圈评好与坏,从临摹开始到自己逐步写字,这个过程永远印刻在我成长的岁月里。
直至今日,习字 依旧是我坚持的习惯,或者说他已经成为我生活的一部分,下班回家,总是燃香沏茶,铺开纸张,调上墨汁,写几笔,再仔细端详一番,看看应该修正的地方 ,然后愉悦的结束一天的疲劳。
我还喜欢弹筝,尤其是窗外有雨时,来一首我最爱的《梁祝》,轻轻的唱着谱,伴着雨声,就瞬间沉寂在自己的世界。家里两个猫孩子也会 静静地趴在那里,听着古筝,半眯着眼,过着他们顺遂的喵生。
再有兴致时,还会弹弹《红楼梦》中的曲子,叹息宝黛的爱情,也倾佩曹雪芹的文笔。《红楼梦》是我最爱的书本,每年都会拿出来一读再读,文字笔墨,咀嚼至香。
大学时,机缘巧合的爱上了昆曲,一听便不能作罢,每每有演出的时候,我便会排除一切干扰去 看一看,幸运的时候甚至能听到9个小时的全本,看完演出时基本都在深夜,我伴随着回家的脚步能听到自己激动的心跳,那种愉悦是你不自觉的都会嘴角上扬。
5年前,我又喜欢上了芭蕾,喜欢它的严谨,也喜欢那肌肉线条与优美形体带来的美感。当然我最中意的还是芭蕾的标准与长久,我热爱这样可以一练终身练的但确实无用的事物。
当然,我还热爱辩论,从17岁开始从未改变。心不静的时候,就打开辩论的视频,一遍又一遍乐此不疲。在语言的魅力中,去释放内心的不安与未知的彷徨。
也很遗憾,还有很多喜欢的还未来得及学习,譬如装裱,譬如做扇。。。。。。
无论岁月如何变迁,我还是保持着自己那份热爱的心。很多人都问我哪有那么多的时间,去做这些爱好,生活的压力那么大,那么奔波?我想这些事其实都不需要太多的金钱,我也将下班后的应酬降到最少。工作之外,就剩下读书、习字、弹琴、芭蕾了,还会花时间陪家里的两只猫打打猫猫拳。
这些也许在旁人看来,都是些无关紧要的事情,不如一场饭局来得实在,但人活着,还是应该保持本我,给自己的心在纷扰的世界中,安一个纯净的家。
无用方得从容,充盈丰富的精神世界才能成就百毒不侵的自己,做一个真诚真实的自己。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