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散记三

作者: 黄泥村人 | 来源:发表于2018-03-08 22:41 被阅读51次

运清兄,姓馬,两河村人,离我居住的黄泥村有十多公里路程。认识雲清兄已快五十年了,我们却很少見面。尤其是最近三十年里,我们只見过一面,还是在新繁街上,他从東们下面朝西街走来,我在西门車站下車,背着行李匆匆忙忙回家去。那时已下午三点左右;

他在对面邮局门前招呼我一声,我抬头看見了是他在喊我,我連忙停下脚步,他微笑着快步向我走来,拉着我的手紧紧握着,就这样站在那里,聊了十多二十分钟的时间,也许他有什么要紧的事,需要去車站乘車到荣校医院去,他没对我说是什么事,我不方便问他,扵是相互道了别,便都朝着相反的方向离去,这一别,一晃又是十多年过去,如今不知他怎么样了,他还好吗?他的一家过得怎样?我都无从知道,,,,,,

初认识他,是在一九六八年初冬时节,公社组织一支農民工队伍,去石邡金河砱肥厂修建一座大桥,我们去作临时工。由扵年龄相差不多,再加上我们住在一个工棚,天天吃住、干活都在一起,久而久之,便成了无话不说,形影都在一起的好朋友。

在那里干了差不多一年时间,工地结束后,也就是第二年八九月,我们相互告别后,也就各自揹着行李回家了。

由扵我在十岁左右,父母就前后去逝,自已从小便体弱多病,快二十岁了也还常常生病,特别是入冬和春天来临前后,最易感冒,这病像是跟了我似的,在金河砱矿打工的那段时间,也就犯了两次,那两次都严重,都是运清兄和另一位室友,把我送进矿山医院去就医的,在他们的照顾下,都很快便出院了。

就在从矿山打完工回家那年的初冬,我又感冒了,流着鼻涕,发着高烧,头昏昏沉的,按照我以往的做法是做碗酸辛面条,趁热吃下去,然后和衣而睡,把汗发出来,病便会慢慢好去的,可这次,不灵了,就这样拆腾了好几天,我已有好几天没吃没喝了,总觉得一身痛得不行,浑身没劲,連喊人的气力都没有,(那时我已经把房建在外面竹林来了,单独一家住在那里),我以为我快没命了,就在我昏沉沉地睡着等死的时后,屋外传来敲门声,是他一一一运清兄,他专程来看我,他見我病得很重,二话不说,用棉被把我裹紧送到医院,連续一人照顾我三天两夜,直到出院把我送回家,把我安顿好后,又連忙回家拿了几十个鸡蛋给我送来,让我安心养病,好好休息,掂的住院费,他怎么也不肯收,至今都还欠着他的这笔人情债。

后来他成家了。他夫妻二人却常常掛欠着我,一个人,没成家。便东托媒人,西找親友,为我引线搭桥,直到我成家后,才不再操心我的事。

我和运清兄的友情已快五十年了,除去在金河相处的那段日子以外,我们相見和相处的时间並不多,不过十日吧!我欠他的人情债,这辈子却还不了给他了。

一一一一三月八日。

相关文章

  • 乡村散记三

    运清兄,姓馬,两河村人,离我居住的黄泥村有十多公里路程。认识雲清兄已快五十年了,我们却很少見面。尤其是最近三十年里...

  • 乡村散记

    乡村散记~ 晒白菜的时候要晒干,为了有效果最好晒一个星期左右。接着不能马上食用。要用袋子将晒干的白菜干密封一个月后...

  • 乡村散记五

    暪瞒初中毕业后,也像那时的所有农村毕业的学生一样,回到农村。那时她刚满十五岁。 刚回家,她不愿参加田里劳动,这也难...

  • 随笔||乡村散记

    《乡 村 散 记 》 文/黎峰 1、九十岁柳老太太腊月中过寿,在外打工的儿子女婿都回来了。小儿媳妇去看老婆婆,人问...

  • 乡村散记——放牛

    每每想起少年的时光,第一个闪入脑海的是夏季的清晨或是黄昏,于郊野小径间放牛的画面。哈,正如我们当地对男孩子的别称“...

  • 乡村散记(一)

    从去年九月十五日算起,我从川中那个小城,搬回原藉居住,一晃已快到半年了。半年来,我已慢慢融入了,乡村的那种慢生活节...

  • 乡村散记二

    三十年前离开故居后,很少回来,偶尔回来,也是行色匆匆,今天回,明天也就离去,时来日久,有很多熟人便模糊了,見面也得...

  • 乡村散记四

    “瞒瞒"一一一这是她的一个很别致的小名,在她二十多岁时除了我以外,别人没敢在她面前,那样放肆地称呼她。 那时后,好...

  • 春节乡村散记

    2019年2月6日,也即大年正月初二,是出嫁的女儿回娘家的日子,丈夫当然要陪同前住,这是约定俗成的众多民间风俗的一...

  • 《湘行散记》观后感。

    《湘西散记》观后感。 《湘行散记》是作者是沈从文 散文集代表作之一,共有三部分,湘西书简,《湘行散记》,新湘行...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乡村散记三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ilhuff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