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s://img.haomeiwen.com/i28388444/ee35a042717b9ba2.jpg)
婆婆看了我在“张爱敏工作室”分享的《不抱怨的世界》这本书的分享记录,跟我家大宝说了一句:“看了你妈妈的这篇文章,让我豁然开朗。”这句话让我倍受鼓舞。要知道,婆婆是个倔强要强的女人,很难听进别人的意见。也许跟婆婆的生活经历和性格有关,她习惯于用挑剔的眼光去看待问题,这也造成了她和儿子孙子之间的矛盾不断。
我也一直推荐婆婆看《不抱怨的世界》这本书,她嘴上虽说要看,却又一直没开始行动,能用一篇文章让她受益,接受书中的观点,也是一件意外之喜。我并不指望婆婆能因为这一篇文章就彻底改变自己看问题的方式,但能影响多少是多少,不着急,慢慢来!
想想以前,我的心态也不好,特别容易失控,动不动发怒,或焦躁不安。人嘛,总要找到发泄途径的,而简书的出现,恰好给了我一个“枕头”。每天记录自己的喜怒哀乐,生活中遇到的问题和不安,可以更好地帮助自己思考和寻求解决之道,从而减少焦虑!
人的社交圈子是有限的,而简书能让你“结交”更多有才之士。在这里,我可以把自己的困惑写出来,会有天南海北的热心友友路过并在下面留言,帮助我出谋划策;在这里,我也可以把自己的心得体会写进去,让更多的朋友看见,或许能让他们的内心豁然开朗,打开心结;在这里,我还可以记录自己家乡特有的风俗习惯、风土人情,给友友们带来一份新鲜的体验;还有的时候,写着写着,自己心中的怨气和不平自然而然地就会奇迹般地消失不见了……
我想,写作的意义也就在于此吧,写作可以帮助我们去思考,去体悟,去回忆,去追逐,去感受,去发现,去影响和被影响……以此来增加灵魂的温度,让我们的生活立体起来,让我们的生命轮廓清晰起来!
从小我就喜欢写点什么,记得初中写日记的时候,别人都是写一两行,最多不过十来行,而我却是“废话连篇”,每次都是密密麻麻一大页。虽然大多处于“流水账”水平,但感觉总有写不完的话。因此,学生们向我哭诉“无东西可写”时,我是理解不了的,每天发生那么多事儿,怎么会“无事可写”?
不过,我的写作水平也只是处于平平无奇的状态,一直以来,都是如此。记得上中专那会儿,我的作文就被老师评价说“太过于平淡,毫无波澜”。我一直觉得,我的作文就和我的为人一样,平平淡淡,了无生趣!我也曾试着看一些别人写的精彩作文,但总是找不到感觉,模仿不来,即便绞尽脑汁“憋”出来几句,也总觉得太过刻意,有点矫揉造作、无病呻吟的味道,自己看了都觉得反胃!
在简书里,我也经常看到一些辞藻华丽的文章,对环境的描写,对人心里的把握都让人拍案称绝,我也一度惊叹:别人的文笔怎么会这么绝?可这些总觉得是模仿不来的。其实,最令我羡慕的是那些读起来温润如玉的文章,都是一个一个的中国汉字,别人怎么就能组合得如此贴切?如此巧妙?如此赏心悦目?比如春风老师的文章,让人读着就特别舒服、熨帖。看着这样的文字,我也只能望洋兴叹了!
写作还有一个好处,就是我们常听到的“倒逼阅读”。有时候,我们也会碰到一天下来无事可写的情况,这个时候不防试试写一写“阅读感悟”。我以前看书,就是“纯看”,很少去深入思考。但现在不同了,因为要写简书,所以会去有意识地针对书中的内容和观点,谈谈自己的理解和感悟。有时候也会把书中的理论拿来尝试,把自己和孩子当作“试验品”,证实一下书中理论的对与错。
久而久之,书中的很多理论和观念,就会内化成我们自己的东西,我们的行为习惯和看待问题的方式方法也会被潜移默化地影响和改变!徐特立曾说过:“不动笔墨不读书”,鲁迅也曾说过:“读书,要做到眼到、口到、心到、手到、脑到。”可见,读书动笔墨不仅是一种良好的习惯,更是一种良好的阅读品质,同时也是一种很有用的学习方式。简书,恰好可以满足我们随时随地记录并保存文字的需求!
虽然我的写作水平仍处于“小白”阶段,仍是平铺直叙、毫无波澜,仍不会恰当运用华丽词藻,在联想和想象方面也仍然欠缺,但并不影响我对文字的热爱。
我会继续我的日更,继续用我的热情拥抱这些可爱的文字。给自己加加油,打打气,奥利给!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