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散文心理想法
我一路将自己作到了“谷底”

我一路将自己作到了“谷底”

作者: 蜉蝣舟 | 来源:发表于2018-04-24 01:01 被阅读63次
空谷幽兰

文/安若木槿

暂且,就把我目前所处的境况称作谷底吧。一路“作”过来,我或许还为这“作”中所带有的“苦修”性质感到些许自豪,于是颇为不要脸地从“谷底”二字联想到成语“空谷幽兰”。终于抵达谷底,我反而生出一股傻乐的情绪,我知道,这是我应得的。

谷底。心情的谷底?写作道路上的谷底?还是人生路上的谷底?不,都不准确。其实它更像是窥破“天机”后油然生出的一股仿佛绝望的情绪,淡淡的,却笼罩着我的整个世界。“谷底”二字是大脑通过联想自然筛选出来的,我认为比较形象的形容。

所谓“天机”不是什么神神秘秘的东西,只是一种看待世界的眼光罢了。我带着“不作不会死”的心态一步步走到现在,或许,一切都是注定的,而很重要的一个伏笔,埋在大二那年。

大二下期我们开了一门课,叫“语言学纲要”是以“现代汉语”为基础,从层次更高的角度向我们介绍语言学科知识的。那时学过的大部分知识,我都只剩一个很模糊的印象了,但有一点我记得很清楚:语言和文字是依靠不同介质存在的,由特定的社会群体约定俗成的符号系统。

符号,本身是没意义的,它的意义,是由特定社会群体约定俗成的。约定俗成也就意味着,任何符号都没有固定不变的确切意义。这样一来,同样一个词,放在不同语境或许就会拥有不同的内涵;同样一个词,对不同的人或者同一个人的不同时期,都可能会产生不同的内涵。

这使我隐隐察觉到,没有什么意义是固定不变的,但那时,许多东西在我眼中还被一团迷雾裹着,不甚清晰。

记不清具体从什么时候起,或许,是从发现自身的“恶”起吧,我的世界彻底乱套了。

我的生活一直很简单,简单到甚至能用“纯净”来形容。小学二年级,我转学到城里,作为一个乡下丫头,被班上不懂事的男生起哄排挤,游离于班级之外。由于小学和中学很近,这种状态持续了十余年。近十年的时间里,我是没什么朋友的,也不懂怎样和朋友交往。很多时候,我只是呆呆地看着,看着别人的喜怒哀乐,然后与孤独为伍。

后来上了大学,没有人知道我不堪回首的过去,我也不需要再怀疑满心的自卑觉得自己低人一等。接触的人多了起来,便不再仅仅以一个旁观者的身份活着,所有的喜怒哀乐都忽然鲜活了起来。可我没办法深情。更多的时候,我觉得自己像个不谙世事的孩子,体验一把什么是“人情”之后,一起玩的那波人各自散了,我也就回到了自己与孤独为伴的小世界。懵懂依旧,却多了些情绪。

再后来,我开始写作,带着我的无知与自卑。很多人以为写作的起点是阅读,其实不然。阅读,使读者了解作者的思考,从而能提升思考的深度和广度。若硬要将阅读与写作联系起来的话,我想,二者之间的纽带是思考与感悟。阅读的终点在思考与感悟,而写作的起点亦是如此。当初支撑着我往前走的,仅仅是一股热情。到某个点,我突然发现自己说不清想要表达的观点,求知欲猛然增长,于是捧起手边的《瓦尔登湖》。

努力抵挡着不断席卷而来的瞌睡,花了近一个月的时间,我终于一字一句将它看完,掩卷的那一刻,我觉得世间尽是美好。

接下来那段时间,大概是我迄今为止最“辉煌”的时期。那时的我,心中满溢着希望,乐观向上,积极进取,认真专注,且真诚善良;这样的一个形象,回想起来,我自己都觉得十分喜欢。在这样一种状态下写出的文字,也是温暖而美好的。我甚至,用这些文字“骗”到了一个男朋友!没错了,我和我男朋友是以这种方式认识的。那时候,傻傻的,但真心觉得自己是全世界最幸福的人。

或许是因为从小少与人交往,我在感情方面一直都有些迟钝的,或者说,我很难被人牵动情绪,就算是至交,遇到什么难过的事,我第一反应也不是陪着一起难过,而是想解决问题的办法。或许是从小被人无故嫌弃,渐渐养成对恶意的免疫,我也一直不太理解为什么有人会因为别人不够友善的言辞而动怒,在我的观念里,没有给我经济上造成损失、没有使我真实感受到疼痛的行为,都是没必要在意的。

热恋期后,跟男票发生过一些龃龉,然后,好像什么都懂了。当你对一些东西特别在意的时候,它对你而言就是不可触犯的。有时候,会觉得自己是一个特别冷漠的人。在那些觉得“这个世界没什么东西值得在意”时刻,这股冷漠,让我自己都感到害怕。可以说,是他的存在让我感到,原来除了父母,还有人能通过言语轻易让我落泪,哪怕是简单的一句稍微不合我意的无心之言。

对我而言,他很重要,很重要很重要。可越是如此,越是磨人。在大部分人面前,我几乎都是没脾气的,甚至在很多人控制不住情绪的情况下,我或许还能做到彬彬有礼;但到了他面前,我会很轻易丢了理智。在一段很长的时间里,我跟他之间,就是不停地吵架、和好,吵架、和好。除了维系正常的生活,我已然没了思考其他东西的力气,那段时光的文字里,装着一个满是戾气的自己。

我不知道那样的行为到底是真诚还是任性。作为一个中文系学生,我早就听过太多“好作品必定是发自肺腑的”“修辞立其诚”一类的观点,又被巴金《随想录》狠狠“荼毒”了一把。心情不好的时候,在“装成一个通情达理的乖宝宝”和“表达内心最真实的感受”之间,我总是执拗地选择了后者。因为写作是一种表达,对我而言,它首先是我安顿内心的方式,在这个基础上,才有带给读者什么东西的可能。

这样一种坦诚的态度大概在某种程度上吓跑了不少读者,却使我从文字里照见了一个更清晰的自己,并给了我面对内心深处最真实的声音的勇气。虽然,我知道自己最终多半什么都不会做,但那些恶毒的念头确实存在过,在他使我感到极度受伤时。明明,他是我那样珍视的人。意识到这一点的时候,我感觉什么东西塌了。

我们从小就被教育“人之初,性本善”;许多人都自然而然地认为,孩子都有颗纤尘不染的天使般的心;我们一再地被告知,社会是个很现实很残酷的大染缸;许多人成年之后都会被现实磨灭理想……这些我从小就坚信的东西,这些看起来特别真实的东西,在某个瞬间突然变得可疑而可笑。我好像一下回到了几年前,变成了那个什么都不曾经历过,于是什么都不懂的自己。

其实,年纪很小的时候,我心里就开始堆积着一些看起来很“愚蠢”所以不敢拿出来问的问题了。比如“为什么要我做一个善良的人?”“为什么帮助别人会得到快乐?”对于自己心里为什么会产生这一系列的问题,答案我是最近才想清的。

大概,这是因为我的童年过得有些灰暗的缘故吧,这是我在和闺蜜聊天时,通过对比才意识到的。那天跟姨哭诉从小在我妈那里受的委屈时,她说“因为她不幸福,所以没能力给别人幸福。”仔细想想,这些年来,我又何尝拥有过多少幸福?

真的,过去很长很长一段时间里,我都觉得善良是一种高贵,而帮助别人是很高尚的行为,但它们都离我很遥远,因为我会计较,我的善良能不能换来别人的善意,我帮了别人,又能得到多少好处。这样的一个形象,在我们的教育里,多少带了点“庸俗”的意味,而“庸俗”意味着“不好”。所以我一直不太愿意承认,真实的自己是这样的。

可是那个瞬间,我怀疑的对象从自己变成了自己以外的一切。到底什么才是真的?我该相信什么?又该坚持什么?

其实,这种问题从我开始在简书写作,加入自媒体的行列起,就隐隐产生了。面对这样一个每天都有不同的人发出不同声音、各种几乎矛盾对立的观点几乎同一时间出现在同一个地方的平台,我迷惑了,不知道到底什么是“对的”,什么又是“错的”,而我又该听谁的?

这种状态很烦人,所以我干脆谁的都不听,听自己的。也就是从那个时候起,我渐渐认定了自己的人生该自己作主,自己的问题需要自己去寻找答案。而找不到答案的现状使我意识到自己的浅薄无知,于是对知识生出无限的向往。这直接导致我买书成瘾。

这一年来我买了很多书,关乎写作的,文学类(包括散文小说戏剧)的,美学类的,哲学类的、心理学、社会学……室友们觉得我买的书太过高深了,身边的朋友也表示对这其中大部分书不感兴趣。这一年来,我读的书不算多,加上为准备考研正在读的专业书,也不算少了。书,读着读着,我已经渐渐忘了几年前偷偷躲在课桌底下看小说的快乐是种什么感觉了。读书,在我,更多地是出于某种目的性很强的需要,而不再是享受。

这种目的性说得具体一些,就是寻找一个答案。可,仅仅是这个答案的问题,我就找了很久,漫无目的地找。终于,它定格在“什么是人?”这样一个傻问题上。这个问题历来有很多人回答,但我不曾遇到过一个满意的答案。后来,我遇到另一个更有意思的问题,比它多了一个字:“什么是人性?”很幸运,我遇到了李宗吾先生的《厚黑学》,一本很有意思的书,它给出了使我认同的答案。

他说告子言性正确,人性非善非恶,亦善亦恶。但他的“厚黑学”是在“性恶论”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他常用来论证自己“性恶论”的观点的论据,是一个很真实的情境假设。他说小孩子刚出生不久,什么都不懂,会自然而然地依赖父母,可是当他在母亲怀里,而母亲在吃东西时,他会很自然地跟母亲抢食物,如果这时有兄弟或姐妹靠近,他会下意识想把人赶开;这是很天然的,不用教就会有的行为。

这种观点大约不太为主流思想所接受,但我初步接触时,是十分认同的,尽管他自己都说,他自创的这种学说,以及他进行思考的角度都是很偏很极端的。心情淡定下来后,我才渐渐意识到,我的这种认同以及包含其中没由来的亲切感,或许和我自身的经历有关。但不论如何,我要的答案已经找到了。至此,我才隐隐感觉,自己真正想要的东西近了。

我是一个人,我生活在人类的社会里,我必须自己弄清楚“什么是人性?”。这个问题的答案关乎我怎样看待和面对“人”,也就是说,只有真正想清楚了这个问题,我才能知道自己应该怎样“为人处世”,而不是遇到一点点事,就眼巴巴地看着别人,等着别人告诉我,这个问题该怎么解决。可仅仅找到为人处世的立场,这还不够。

我得知道“我活着是为了什么?”。这似乎又是个极度“愚蠢”的傻问题。我会问出这个问题并急着找出答案,也是有原因的。

自小与孤独为伍,到大学,那种鲜明的“生活”体验使我心里生出一种巨大的落差,我总觉得自己这十多年不像在“活着”的,一路浑浑噩噩,我想“活着”,可是我找不出意义在哪儿。回报社会?回报父母?或许这是我该做的,但这不是我想要的答案。

我喜欢写作,它触发了我的“思考”,让我能够“觉醒”,得以从之前那种浑浑噩噩的生活状态中解脱出来。我想成为一个作家,我很欣赏、倾慕那些有真才实学并且有气度的大家,所以想成为像他们一样的人。——我很真诚地这样想过,也很真诚地觉得,这是小学生思维,作为一个大学生,我应该有更深层的追问。

只是这种追问到了某种程度,就真像王安忆所说的那样,堕入了虚无主义。这种观点,我很久以前就表示过认同,但仅仅是认同还不够,我必须自己一步一步走到“虚无”才算。到某一刻,当我终于不带任何情绪,很认真很认真地认定:对生命个体而言,人生是无意义的,世界是无意义的,一切都是无意义的;我知道,我已经窥破“天机”。

费尽心思,历经痛苦,终于走到这一步,我并没有很快乐,反而有种堪破红尘的绝望,只是绝望的同时,又微微松了口气。终于,不用一直惶惶不安了,终于跌到底了。接下来,我该重新作出选择。很大的可能性,我会选择善良,不是因为别人劝我善良,而是因为我懂得了什么是善良;我会选择真诚,不是因为主流思想宣扬真诚,而是因为真诚地面对自我,使我受益良多……

既然这世上一切事物的意义都是由人赋予,既然我们的祖先能在汉字“定型”之前决定字音、字形、字义之间的联系,那么,为什么我现在不能定义自己正在进行的人生该拥有什么意义呢?

站在这样一个类似于能够“涅火重生”的点上,大概我真的该开心吧。

相关文章

  • 我一路将自己作到了“谷底”

    文/安若木槿 暂且,就把我目前所处的境况称作谷底吧。一路“作”过来,我或许还为这“作”中所带有的“苦修”性质感到些...

  • 跌落谷底

    跌落谷底 最近我的心情真的是跌落到了谷底,平常顺子中总是陪伴着,我让我一路过五关斩六将,昨天晚上让填写自己的荣誉,...

  • 《在谷底》

    经过十万大山, 我走在谷底。 我走在谷底, 光从眼角滑过, 风将石头吹成粉末。 我走在谷底, 趟过滚烫的小溪; 踏...

  • 我忽然觉得自己的人生跌到了谷底

    我忽然觉得自己的人生跌倒了谷底。 工作一年半,跟着公司的指示做过三个方向的只能,近期的一些经历,让我越来越找不到自...

  • 你不上进,只知道矫情真的好幼稚

    文/晴天 近几日情绪又跌落到了谷底,好像钻到了死胡同出不来了,就自己和自己那么杠着,怎么想都想不开。情绪跌落谷底后...

  • down down down到了谷底

    2018.6.20时隔一个月我又回来了。又是一个失败的我,好像郑州对我是一个魔障。 爸爸妈妈翻脸,亲戚朋友看不起,...

  • 你感觉生活跌到了谷底?我也是!

    最近,我时常会感到迷茫,相信不少人也和我一样的感受。总的来说迷茫的原因有很多,我罗列了一下,大致如下 ...

  • (四十三天)

    “秋日的斜阳下,我缓步沿着洞口的小路往里面走去,走到前边渐渐的路变成了下坡,一路走到了谷底,大约走了有一个时辰...

  • 无论将来会遇到谁,生活都是先从遇到自己开始的

    无论将来会遇到谁,生活都是先从遇到自己开始的。 有的时候,人生就是如此的奇妙,你以为跌到了谷底,其实谷底还有水; ...

  • 第三天

    为了防止 从快乐的悬崖 跌入绝望的谷底 我一步步走下去 走向谷底 收获了一路悲伤 迎接我的 是一群不约而同的 回眸...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我一路将自己作到了“谷底”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ilqrlf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