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知道你有没有这样的经历?早上闹钟响起,但是很困,迷迷糊糊把闹钟摁掉想再眯一会儿。结果一眯就眯过了头,一下子惊醒,看时间已经指向要上班的点。
于是一下子从床上蹿起来,迅速地穿上衣服,两三分钟搞定洗漱。然后,带上手机和钥匙匆匆地往外跑。
一边跑一边想,完了完了要迟到了!完了完了要迟到了!这个月的全勤没了!但是你有没有发现,平时明明要花上20~30分钟才能搞定的早起,到现在十分钟不到就可以出门。其实在某种程度上,我们可以把自己的时间压缩再压缩直到可以完成某项工作的最低限度,要知道我们的潜能可是巨大的。
为什么突然有如此感悟呢?
是因为今天上午我也经历了一次类似的相关事件,突然一下子对时间又有了新的认识。
事情是这样的,我所住的小区突然被通知要停电,要知道在这样一个没有电就寸步难行的时代,对我的生活影响还是挺大的。
忙碌了一夜的我下班回家,就想舒舒服服洗个澡,吹个头发,然后躺在床上睡觉。但是没有电就意味着热水器里面没有热水,也就洗不了澡,有轻微洁癖的我宁愿干坐着也不愿意躺在床上。在这样冷的天气里,干坐着是一件很痛苦的事情,尤其是满身疲惫的时候。
于是我以百米冲刺的速度赶回家,赶在没有停电之前迅速地准备好洗漱用品,冲进洗澡间,开启快速洗澡模式。而最终的结果也是皆大欢喜,从而让我明白一个人想要达成某个目标,全身心地投入的时候,效率就会更高。
平时的时候因为觉得是下夜班,有很多休息时间,又不会停电,所以不用着急去洗澡。一拖就能拖很久,往往躺在床上的时候,就已经是下午了。
无独有偶,生活中其实有很多这样的例子,因为人的惰性,往往会做出拖延的举动。因为觉得还没有到最后的截止时间,就还有可以活动的余地。
联系到之前读到的相关观点,我想其实可以拖延到最后不能拖延的底线时再去完成想要的工作,一来效率会更高,二来可以有更多时间去做其他的事情。当然这个底线也要保证这个工作的质量。
就比如此刻,我必须在凌晨之前完成今天的日更。在早些时候虽然心里面有这个任务,但是不会急着要去完成,觉得还有时间可以缓冲,于是就有了现在这个局面。
但是除了日更之外,我还有读书和写字的任务,所以也要留出时间。平均下来就不多了。
而关于对时间地应用和把控还需要再继续跟进加强,下次再试试拖延到最后底线的其他任务,看看自己的潜能到底有多大!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