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在”是哲学家海德格尔自创的一个名词,按照傅佩荣老师的解读,这个此在指的是“人”“个人的存在”。当我读完全篇时,我发现这个“此在”更接近于“高我”。我说的这个词并不是我自创的,是灵性界里术语。我们稍后再解释,先来坍谈谈海德格尔如何阐述“此在”。
“此在”的特点
心情:我们每一个人只要活着,每时每刻都会自带心情。心情会渗透身体每一寸地方,散发着能量,这种能量就是我们经常说的“气场”。人也是通过这种能量场来与外界沟通的。能量场不同,所理解外界事物就会不一样。比如说,当我们高考落榜了,感觉整个生活都很灰暗;当我们赢得某场比赛,站在颁奖台的我们就会意气风发。心情是我们感知外界事物的通道。
焦虑是最根本的心情。没有恐惧的对象,就只是不安。这种心情会阻碍我们去接近“存在”。
我发现我的基本心情是焦虑,所以我在许多关键的时刻都要问我自己:我有没有让存在本身展现出来呢?如果我这个“此在”可以让存在本身展现出来,那么这个“此在”才能称为“存在”。
了解:
人的存在必须超出我自己,开放于在我面前的世界中,我才能够进行生命的发展。
我觉得这段话已经很深刻的解释了"此在"的特性。我们只有在与外界接触才能感知自己的存在,这个前提就是需要我们去"了解"外界。
语言:
言语就是存在本身的住所。
陷入沉默就是真正的言语,沉默才能产生共鸣,一切尽在不言之中。
这个特性是我艰难理解的一部分。先肯定了语言的作用,转身就说沉默才是真正的语言。也许,这里的"语言"不是我们通常理解的概念。可是,语言除了发出声音和通过文字表达之外,还有什么呢?音乐,舞蹈,画等都是另外一种形式的语言,那还有其它外延吗?
“此在”丧失的原因
闲话
说闲话就是引述很多别人的说法,让自己进入跟别人之间封闭的情况,甚至远离了存在本身。
正是"闲话"使"此在"丧失,我才体会到某些语言的毒害。闲话说多了,就会封闭了自我的表达以及掩盖了真理。我想,不说闲话是一个有品位的人必备的素质之一吧。
好奇心
透过视觉,从这里开始,对一切都感到好奇,最后什么都无法掌握,对这世界谈不上真正的照顾。
我是好奇心的"受害者"。对许多事情抱有好奇之心,常常想一探究竟,结果事事无成。好奇心重的人比较难做到专注。可是,存在必有道理,好奇心该如何自处呢?
模棱两可的态度
不善于做决策的人都有这种特质,觉得这也行那也可以,这也想要那也想要,往往找不到核心。
这种局面要破也是可以的。比如说,只设置一种价值标准。
爱哲学就是爱智慧,哲学就是融于生活中,未曾离开过。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