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链接:在快退休的年纪,他选择成为一名律师,这才是新时代的武侠!】
01
89岁的杨业钟,每天都会花上一点时间,眯着眼睛看远处的临平山。
他觉得那座山好像一年四季都郁郁葱葱,从没变过。或许是这里的时间走得慢了。
如果说杨业钟过去大起大落的人生,是奔流不息的大海,那么他在绿城蓝庭护理院的日子,就像大海汇进了河川,又从河川流入了溪涧。
杨业钟在练习书法来到这里以后,不光是生活的节奏,就连周围的环境,身边的人,都变得缓慢和平静。
杨业钟并不是一开始就适应的。凭空多出了大把的时间,他坐不住,也不知道该往哪去。
渐渐地,他发现自己的脚步也随周围的人一样慢了下来。他开始试着融入这个圈子,他发现虽然年纪大了,这里的很多人依然有年轻人的个性和爱好。比如网购,旅行,拍照。
而杨业钟也意识到,原来他到了一个不需要什么事都操心的年纪。
杨业钟的孩子,每周都会来护理院看望父母,带来他们在电话里提到的生活用品,也会拎很多水果和零食,摆满整个屋子。
平日里整理床铺和打扫卫生,都有专门的阿姨负责。加上护理院有专门的医疗设施,定期会对老人们进行身体检查。
生活上几乎没了后顾之忧,杨业钟能做的最多的一件事,只剩下回忆了。
在回忆里,杨业钟有很多不同的身份,书店经理,记者,律师……这些身份让他在大浪淘沙的时代里,遇到了形形色色的人。随着时间流逝,很多故事渐渐褪去色彩,直至化为一滩泡影。
而有一个人,在杨业钟的生命里停留的时间最长,也最难遗忘,那就是他的妻子。
明年妻子就要步入80岁,杨业钟时常盯着妻子的背影发呆,这个和他早已度过金婚的人,原来已经这么老了。
虽然生活一地鸡毛,但是比起过去的惊心动魄,他开始喜欢上了这样让人安心的日子。
02
杨业钟是福州人,从小家里经营一家小店。
抗日战争时期,日本人到福州的时候,家里的店就关门了,后来举家搬去了省会永安。
1949年,杨业钟刚刚参加工作,在当地做小学初小教员。
妻子一家就住在永安,因为和他们家的小米店离得近,经常会去买一些东西,他和妻子的父亲,也就是后来的岳父成了朋友,和店里唯一的女孩也渐渐熟悉起来。
虽然彼此差了10岁,但是沟通起来毫无隔阂。随着两人都到了适婚年龄,女孩的父亲便开始有意撮合他们。
天时,地利,人和,两人交往了一段时间后,终于在1956年结了婚。
第二年反右派的运动开始,而让杨业钟记了一辈子的那件事,就发生在这一年。
两人当时都在宁化县县委工作。杨业钟在县委文教部,妻子在县委办公室。
杨业钟没事喜欢画画漫画。有一次看到一本杂志,上面画了一幅当官的戴着官帽的漫画,他觉得很有意思,就临摹了一个,署了名后贴在大院的墙上。
那个年代,不管县委书记、部长、干事,都住在一个院子里面。结果反右派开始后,出现了大字报,杨业钟心就虚了。
为什么心虚?因为这漫画越看越像县委副书记,虽然副书记和他关系还不错,他也完全没有针对的意思,但是敏感的他,心里还是怕得要命。
漫画在墙上贴了两天,他想偷偷把漫画撕掉,但是院子里有人,他不敢去。万一被人发现,更加显得“此地无银三百两”。
杨业钟没有告诉妻子,在惶恐不安中度过了漫长的一夜。没想到的是,第二天出门一看,漫画没了。
一问妻子,原来是她在夜里偷偷撕掉了画。杨业钟也因此躲过了这一劫。
杨业钟这件事在过去很久之后,杨业钟想起来还觉得后怕。“右派不是一般的事情,如果你戴上右派分子的帽子,一辈子就毁了。”
后来和妻子聊起这件事,才发现她只是“无心插柳”。
妻子对政治的敏感性不强,她觉得大家都是邻居,人家看了漫画会多虑。
她没想到的是,自己竟然因此救了丈夫。
03
如鱼饮水,冷暖自知。妻子的一次冒险,让杨业钟在冰冷的社会环境中多了几分慰藉。
但他终究要走出家门,面对那个动荡的时代,还有在时代里泥沙俱下的人心。
杨业钟在新华书店做过经理,当时有一个临时工,年纪很轻,也很激进。因为小伙子能力不错,杨业钟把他提拔为正式工。结果,他在文革期间和人沆瀣一气,处处针对杨业钟,还给他加了许多莫须有的罪名。
杨业钟不知道,在他身上到底发生了什么事,能让他恩将仇报。好在他看人心知肚明,知道他的激进,两人从共事起就保持着一段距离。
或许正是这样一种敏锐的洞察力,让他在事业生涯的最后选择成为一名律师。
文革结束后,百废待兴,人民开始有了最初的法律意识。杨业钟在司法局工作,有了这个前提,只要提出申请,省司法厅批准就可以成为律师。
选择这条道路,除了懂人心,也来自杨业钟与生俱来的正义感。但他也常常因此而不得志。尤其是在辩论的时候,他所认为的正确的意见,却不一定被采纳。
他接触到的案子,大致可以分为三种不同的类型——按照法律程序走的得到了正义,按照法律程序走的没有得到正义,按照非法律程序走的反而得到了部分正义。
尤其是后面两种,让杨业钟开始审视起这个职业对自己的意义。
杨业钟在他接手的案子中,印象最深的两起案子,一起胜诉,一起败诉,或许也代表了他作为中国第一代律师人在时代浪潮下的挣扎与彷徨。
其中一起发生在菜市场,两个卖猪肉的屠夫,一个年纪比较大,大概有五十多岁,一个年纪比较轻,大概二十多岁,因为争摊位吵了起来。
结果,年长的人高马大,把小伙子打了按在案板上,小伙子手里拿着杀猪刀,舞了几下砍到要害,年长的屠夫就死掉了。
被告找到杨业钟,请他来做无罪辩护。在杨业钟看来,小伙子是属于正当防卫,因为年长的屠夫先攻击了他,小伙子主观上不是要杀人,手里的刀一开始也没有对准要害。
最后法院还是判了小伙子故意杀人,判了十五年。从无罪辩护到故意杀人,杨业钟心里的落差很大。
后来他分析:“从被告立场来看,他在主体上是自然人,他的动机应该是属于防卫,保护自己,但是客观上伤害到了人的生命。”
另一起案子也是伤害罪。一个四十多岁的中年人去砍木头,另一个人经过,和他理论,说这是森林不能乱砍。中年人不理他,两人就争吵起来。中年人手上有斧头,一气之下砍到了对方的手上。
这个时候,村里另外一个小伙子经过,捡了一根木头上前帮忙,打中了他。就这一下,正好打到中年人的脑袋上,当场就打死了。
中年人的家属告到法院去后,年轻人找到杨业钟。他依然是做无罪辩护。
这一次,作为被告人律师,杨业钟赢得了这场官司。“法律有一个规定,自己和他人受到不法的侵害,可以进行正当防卫,他就属于这种情况,所以判无罪。”
04
从事律师行业的杨业钟,其实已经到了快退休的年纪。
妻子和子女也劝过他,希望他像其他人一样选择更安逸的生活。但对杨业钟来说,他从来都清楚地知道自己想要什么。
走上律师这条路,一方面是那个时代,很多律师刚刚恢复身份,法律需要他这样有热情的人投入这项事业;另一方面,则是他对正义有自己的理解。
今年大热的电影《我不是药神》中,周一围饰演的警察曹斌,真实地再现了执法人员面对法理和情理相矛盾时的困惑。
《我不是药神》中的曹斌程勇从印度走私“格列宁”,这违背了法理;但他冒险带回来的特效药,却能给无数买不起天价正版药的患者带来一线生机。
杨业钟就像电影里的曹斌,选择做律师,从来不是为了争输赢。他真正想要的是,维护自己内心的公平和秩序。
杨业钟虽然已经退休很久,周围也少了很多大是大非。但是杨业钟每次想到自己帮助过的那些人,还是能感觉到心头的热血。
对他来说,构成故事的人,远比故事本身来的精彩。
在杨业钟的生命中,有善人,有恶人,也有介入善恶中间的人。他的使命,不是评判这些人,而是在他们中间寻找真正的正义。
这么看来,杨业钟仿佛多了几分金庸笔下江湖侠客的风采。
他的正义找到了吗?他不知道。
但是至少,他现在可以心平气和地回忆这些往事,已经是最大的胜利了吧。
咖爷将继续寻找「说吧·绿城」受访者
为你们带来更多锁在记忆里的故事
……
关于「说吧·绿城」
我们试图横跨数十个年头,用不同的维度——诸如这段历史中的潜移默化的城市变迁、不为人知的平凡者的故事、波澜不惊的爱情、难以琢磨的社会心理等来触碰这段历史中的大事件。用大背景下小人物的喜怒哀乐来铸就一段深情且真实的小历史。
——绿城服务&华云文化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