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王阳明传略032】远征不忘传心印 设教还须勉自得(10)

【王阳明传略032】远征不忘传心印 设教还须勉自得(10)

作者: 乐德乐 | 来源:发表于2024-09-29 00:05 被阅读0次

嘉靖六年(1527年)九月二十二,聂豹被任命为福建巡按御史,嘉靖七年正月十七到任,觉得千头万绪,不知道该做什么,也不知道如何下手,于是就给老师王阳明写了一封信,即《启阳明书》。

他说,只有到了自己开府治事,才发觉以前学的圣人之言,近如地,又远如天;才正在体会到哪有脱离“仕”的学问,仕即学,学即仕;才真正对体用一体之说有所领悟。孔子从十五岁有志于学,到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从一名乘田、委吏做到司寇,为政无非也就是仕,就是学。喜怒哀乐、视听言动、孟子之四端、还有富贵、贫贱、死生,哪一处不应当致良知?

聂豹接着拿自己举例说,最近自己的一些妄念已稍稍裁抑,唯独暴怒之气经常控制不了。自己发怒的时候,肯定觉得正义与自己在一起,其实一旦愤懥,与致良知就差了十万八千里。所以孟子强调集义的功夫,否则不是忘,就是助。

随后,聂豹又详细探讨了五个方面的问题,请王阳明指点学至于求仁求心,易简而天下之理明。

聂豹论证说,孝悌为仁之本,此赤子之心,那么从孝悌入手求良知之学,可以吗?

御史的职责是监察,监察首先要掌握实情,惟有诚意才能真正了解实情,为此必不可稍有自私自利之心。

聂豹谈了自己对孟子关于生知、学知和困知的认识。

聂豹谈了自己对中庸“尊德性而道问学”一语的理解。

嘉靖七年(1528年)七月,王阳明作《答聂文蔚书二》,详细回答了聂豹的所有问题,并请他转录分寄给陈九川、邹守益和欧阳德。

同时,王阳明又给陈九川写了一信,告诉众同志,致良知正在患难困苦之时,提示他可以从聂豹处取信一观。

朝廷起复薛侃为行人,薛侃欲侍奉双亲,迁延不赴任,写信王阳明请求指点,王阳明促其北上,说“志存天下,毋专美于一方也。”五月,薛侃遂发舟赴京。

九月王阳明到达广州,宣诏使者冯恩前来论学,王阳明讲论良知之学,冯恩深自折服,遂荐束脩为弟子,王阳明对他也很器重,对人说:“任重道远,其在冯生哉!”并以行书录旧作《良知说四绝》赠冯恩。

陈明德(字思准,号海涯,海阳辟望人)、季本、薛侃、黄佐、成子学(字怀远,号井居)、陈琠、霍任(字尹先)、庞嵩(字振卿)、祁敕(字惟允,号棠野)等纷纷来羊城问学。

何燕泉寄来生日礼物和自己的作品集,请王阳明为之作序,王阳明回信称,自己以生病卧床四月,没有精力读他的大作,待日后精神稍完,定当复命。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王阳明传略032】远征不忘传心印 设教还须勉自得(10)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imazlj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