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阳明传略】141
嘉靖六年(1527年)
毛宪于去年十二月曾来信问学,王阳明已有回信,今年二月他又来信,盛赞《朱子大全》,听闻王阳明的弟子将“格物”之格训为“正”,同时批评朱熹“敬字为圣学第一工夫”为多此一举,毛宪为此感到疑惑。
王阳明此时的身体状况已经非常差,经常终日没有胃口,况且毛宪这样的旧儒已经很难改变,王阳明便没有回信。
三月,林大辂(字以乘,号二山,莆田人)擢任江西按察副使,经绍兴来问学,王阳明勉励其坚定良知之志,切实用功不懈,必有所得。
九月初九,王阳明渡过钱塘江,驻节杭城,年仅十六岁的张瀚(字子文,号元洲,余杭人)因仰慕阳明,约了一帮年轻人拜谒王阳明,请求指示,王阳明说:“随事体认,皆可进步。作爲诸生,当诵习孔、孟,身体力行。如此即举子业,必不累人,就怕患溺于口耳,无心领神会之益,视圣贤爲糟粕耳。”
万历年间,张翰升吏部尚书,张居正要演一场夺情戏,希望张翰配合,但他认为不可,张居正大怒,令言官寻事弹劾罢免了他。
九月二十八,拜访方豪于常山西峰,《方思道送西峰》诗云:“为君指周道,直往勿复疑”,《长生》诗云:“乾坤由我在,安用他求为?千圣皆过影,良知乃我师。”
十月,王阳明到达弋阳,汪伟、汪俊兄弟都因大礼仪之争罢归在家,但汪俊病后初愈而未出见,王阳明便作诗讽责,汪俊才出来,而后约定待奏凯之后,再从容论谈,共遨嬉山水。
同年好友江潮遭人诬陷,上月也被罢归弋阳,居浩歌楼,与长老宾客雅歌酣饮,王阳明前去拜访,以诗唱和。昔日平定宁王之乱时的同僚刘玉(字咸栗)也在这个案件中被陷害罢官,王阳明到万安时,刘玉也有诗赠别。
至贵溪,兵科给事中夏言(字公瑾)丁忧在家,前来拜谒阳明并作诗送别。
王阳明从贵溪往广信,沿途生员徐樾、张士贤、桂軏等求见,阳明都许以回途再唔。但徐樾从贵溪一直追到余干,王阳明就让他上船问学。
至泰和,王阳明约罗钦顺论学,罗钦顺以病骨支离,出行不便婉拒。但他给王阳明写了一封回信,自称固滞者,未免循常,而王阳明是高明者,妙于独得。两个人之间的分歧不是一次会晤能解决的。
在信的后面,罗钦顺列举了几条王阳明的语录,提出了自己的质疑,都是从文字到文字的辨析。可惜,他这封信还没有寄出,王阳明已经去世了。
十一月,王阳明致书汪应轸,借王孙贾论军旅之事,汪应轸回信称,兵者,不祥之器,圣人不得已而用之。
王阳明到梧州的时候,正好梧州书院落成,王阳明亲往开讲,他劝讽百官诸生说:“诚意为圣门第一义,今反落第二义。”
广西右参政黄芳(字仲实)为此事作记说,阳明先生此说切中时弊,世人治学只知博文多识,而阳明不屑,以为忘了根本,主张知行合一。
黄芳解释说,知利于行,行是对知的实践,学是为了进德修业。君子之学未尝不博,但在于人伦日常之实,致精择固守之功。存诚者,大本之所以立;精义者,达道之所以行也。如此治学,方有定本,而后渐进美大圣神之域。如后世之所谓学,忘其本真,务杂情以广知,沉溺文艺,无所发明,济一己骄吝之私,长浮诞之习而已。故言诚,则知在其中;言知,则诚犹有间。执德不一,学又有什么用?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