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黄帝内经》五味与五脏的关系(一)

《黄帝内经》五味与五脏的关系(一)

作者: 博学的毛婆婆 | 来源:发表于2023-12-23 06:48 被阅读0次

上一节提到了五脏的喜好,分别是肝喜甘,心喜酸,脾喜咸,肺喜苦,肾喜辣。今天继续往下读:

五味所入:酸入肝,辛入肺,苦入心,咸入肾,甘入脾,是谓五入。

饮食五味进入胃中后,各自进入与其相应的脏腑,酸味入肝,辛味入肺,苦味入心,咸味入肾,甘味入脾,这就是五入。

五气所病①:心为噫②,肺为咳,肝为语③,脾为吞,肾为欠,为嚏。胃为气逆、为哕、为恐,大肠、小肠为泄,下焦溢为水,膀胱不利为癃,不约为遗溺,胆为怒。是谓五病。

①五气所病:五脏之气的病变。

②心为噫:噫气。王冰:“象火炎上,烟随焰出,心不受秽,故噫出之”。

③肝为语:语,以事告人,告诉。王冰:“.象木枝条,而形支别,语宣委曲,故出于肝”。

五脏之气失调后所发生的病变:心气失调会嗳气,肺气失调会咳嗽,肝气失调会多言,脾气失调会吞酸,肾气失调会哈气、打喷嚏,胃气失调则气逆为哕,会有恐惧感;大肠、小肠病则不能泌别清浊,传送糟粕,而为泄泻;下焦不能通调水道,则水液泛溢于皮肤而为水肿,膀胱之气化不利则为.不能制约制则为遗尿胆怯失调则易发怒,这是五脏之气失调而发生的病变。

五精所并④,精气并于心则喜,并于肺则悲,并于肝则忧,并于脾则畏,并于肾则恐。是谓五并,虚而相并者也。

④五精所并:并,合并,会聚一处。五脏精气相乘并于一脏,化生实邪为病。

五脏之精气相并所发生的疾病:精气并于心则喜,精气并于肺则悲,精气并于肝则忧,精气并于脾则畏,精气并于肾则恐。这就是所说的五并,都是五脏乘虚相并所致。

五脏所恶:心恶热,肺恶寒,肝恶风,脾恶湿,肾恶燥。是谓五恶。

五脏各有所厌恶:心厌恶热,肺厌恶寒,肝厌恶风,脾厌恶湿,肾厌恶燥,这就是五脏所恶。

(我家侄女今年刚买的新房,集中供暖,家里温暖如春,外面零下十度,家里仍有二十一度,室内外温差太大,年轻人出门不知道添加衣服,结果一家三口都咳嗽,看来是因为肺部受了寒凉引起。与肺厌恶寒相符合)

五脏化液:心主汗,肺主涕,肝主泪,脾主诞,肾主唾。是谓五液。

五脏化生的液体:心之液化为汗,肺之液化为涕,肝之液化为泪,脾之液化为涏,肾之液化为唾。这是五脏化生的五液。

相关文章

  • “五色”食谱养五脏,养生之妙法

    《黄帝内经》指出,五色配五味,五味入五脏,青色养肝、红色补心、黄色益脾胃、白色润肺、黑色补肾。五脏六腑适当调补可以...

  • 五脏的作用与养护——脾胃(十五)

    “整体循环疗法”健康课堂 五脏的作用与养护(脾胃第15篇) 饮食(五味)对脏腑的影响 五味对应五脏,五味调和,五脏...

  • 网络养生课学习笔记14

    《黄帝内经》说:“五脏六腑之精气,皆上注于目而为之精。”这是从整体的角度认识眼与脏腑的关系,说明五脏六腑皆与眼有关...

  • 《黄帝内经》·素问读书笔记五脏生成篇:详诊五脏之病

    本篇讲述了五脏之间的相互制约关系,五脏、五味、五色三者的对应,以及如何利用这种对应关系通过观察面色来判断五脏的...

  • 五味入五脏,靠谱吗?

    五味是指食物的酸、甘、苦、辛、咸五种味道。关于五味对五脏的功用及影响,最早见著于中医经典黄帝内经的多篇论述中,如《...

  • 音声之道

    “天有五音,人有五脏......人与天地相应” ---《黄帝内经》 “自然之道,养自然之声” ---《黄帝内经》 ...

  • 《黄帝内经》讲记十

    本篇主要从五脏与五体、五味、五色、五脉的关系上,阐述了诊色脉以察五脏的问题,以及色诊脉在临床上的具体应用。因为外在...

  • 看五脏,识万物

    《黄帝内经》中对人体五脏与天地万物的一一对应的关系描述非常清晰,对于我们了解自己与万物的关系、日常保健和治疗有很大...

  • 胃不舒服,艾灸中脘穴|万能胃药

    胃者,五脏六腑之海也,水谷皆入于胃,五脏六腑,皆禀气于胃。 ——《黄帝内经灵枢·五味》 脾胃功能重要性 在中医理论...

  • 2022-11-15 心喜欢苦味和红色!

    养心如此重要,有哪些食物可以让我们能好好养护心脏呢? 中医有一个五脏对五色,五味的说法。 《黄帝内经》中记载:“心...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黄帝内经》五味与五脏的关系(一)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imbxnd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