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实生活中经常听到这样的言论:
生了个白眼狼,养大他容易吗?现在都躲着我们!
工作后一个月几千块的工资,我过生日就一句“生日快乐”,没有别的表示;
我姑娘打工的工资多半都交给我,想买什么就买什么;
……
这些父母的眼里,生了孩子就是变相投资,总想及时回本,要不然就感觉投资失败。殊不知,生下孩子不过是当时荷尔蒙沸腾、欲望所致;养孩子是父母的责任;而尽力托举孩子才是一份无法弥补的恩情。
01
姜丽是电力部门后勤部的一名普通员工,父母都是本单位的老员工,哥哥在本地政府部门工作。姜丽是家里最小的孩子,从小到大就父母宠爱、哥哥呵护,几乎没有吃过生活的苦,思维也相对简单一点。
工作后依然爱玩的姜丽时不时和朋友聚会,玩得不亦乐乎,没多久就和一个外地打工的小伙子小江走在了一起。
父母觉得不合适:“他是外地人,也没有正式工作,更别提房子,拿什么给你幸福?”
哥哥还特意约了姜丽和小江一起吃饭,替妹妹 把把关。果然,小江长得帅、嘴巴甜、对姜丽呵护备至。哥哥询问了有关小江的相关事项,他只说:“原生家庭不太好,一切要靠自己奋斗。”
哥哥还想询问更多的信息,被姜丽撒娇搪塞过去了:“哥哥,你这样礼貌吗?”
“你俩好自为之吧!”哥哥一声叹息,结账走人。
没多久姜丽怀孕了,父母还能说什么?给他们的出租屋添置了必要的生活用品,姜丽和小江回老家领了结婚证,连起码得婚礼都没有。
刚开始姜丽和小江过得还算幸福,可是女儿出生后,不但开销增大,养孩子要付出很大精力,白天孩子送到父母家帮带,晚上接到出租屋,两个人为谁管孩子、谁做家务挣得不可开交。
常言说:“贫贱夫妻百事哀!”这段婚姻勉强维持到女儿上幼儿园,姜丽和小江便分道扬镳了。
小江甩屁股走人,姜丽又找了新欢,可怜的女儿只能在外公外婆家成长,好在哥哥和嫂子善解人意,当成自己的二胎抚养。
年迈的父母承担了所有,那点退休工资不得不贴补给那个可怜的孩子。
02
李梅经人介绍从老家嫁到了西部边陲农场,老公何军比她大6岁,刚结婚那会全家都宠着这个新媳妇,毕竟大龄青年娶媳妇不容易,况且还那么漂亮。
婚后第二年李梅顺利生下儿子小刚,长子长孙备受欢迎,李梅自然母凭子贵,小刚的所有开销都是爷爷奶奶负担,李梅心安理得当少奶奶。
毕竟老人的扶持力度有限,不过是管一家三口的吃饭而已,至多给小刚一点零花钱。
哪个女人不希望穿得漂漂亮亮?何军就是一名普通职工,每个月拿一点固定薪水,再节约必要开销还是有的。
看到同龄小姐妹戴着漂亮的首饰,用高档化妆品,李梅的心理落差越来越明显,忍不住给何军发脾气:“嫁给你这个没本事的人,过这种日子!”并用离婚相威胁!
为了儿子的家能持续下去,李梅的公婆总是给点蝇头小利安抚李梅,获得家里短暂的宁静。
能发泄的对象只能是儿子,李梅经常说给小刚:“都是因为你,我才过这么憋屈的日子。”潜意识里小刚的认知里就是“母亲的一切不幸都是我造成的,我得回报她。”
小刚的成长过程中不敢交朋友,不敢提 过分要求,高考报志愿也报了学费最低的师范专业,工作后工资卡信息被母亲捆绑,母亲无论提出什么要求都不敢反驳。
就这样,工作这么多年没有穿过高档服装,恋爱两次也没有结果。
03
若曦目前已经北漂了六年,和相恋多年的男朋友小凯也顺利步入婚姻,这一切都来自于爸妈的有力托举。
若曦的爸爸当年高考 落榜后选择参军,爸爸的叔叔做主给他定了一门亲事:“你父亲走得早,母亲抚养你们兄弟两个不容易,你在部队服役几年要是熬不出结果,等你回到老家就是大龄青年,家境也不好,找对象都困难。”
爸爸深知现实无法改变,和邻村的一名民办老师定下了亲事。
参军本来就是奔着改变命运的,爸爸到部队表现良好当年就被评为优秀战士,第二年才有机会参加军校考试并且成功被录取。
回到部队的第二年回到家乡和妈妈完婚,妈妈婚后只能和奶奶住在一起。刚开始一切相安无事,若曦的出生,奶奶彻底破防:“我儿子都是军官,只能生一个孩子,还是个丫头片子……”
妈妈咬牙坚持着,还好爸爸每年有一个的探亲假,妈妈暑假里带着若曦去部队看望爸爸,若曦在“咣当咣当”的火车鸣笛中慢慢长大。
6岁那年,妈妈终于带着若曦去部队随军,而且还被安排在地方政府部门工作,一家三口团聚在一起。爸爸忙于工作 ,妈妈闲暇时间基本都用在若曦身上。
爸爸按照 相关政策退役,妈妈工龄不到退休年龄,只能继续工作陪着若曦在工作地读初中,爸爸则回到家乡所在的城市买房安家,等着若曦和妈妈一起归来。
若曦升入初三那年,妈妈终于办理了退休手续,为了若曦的学籍留在妈妈工作的大西北,妈妈陪着若曦在本地参加中考,取得本地高中的学籍。
此后三年,爸爸在家乡工作,若曦也回到家乡读书,每逢大考妈妈便 陪着若曦回到学籍地参加会考、模拟考试,高考那一段妈妈在考上附近订了半个月的酒店,一直完成高考的所有事项。
欣慰的是若曦成绩出众,被录取到省会一所重点大学,然后又在北京读研,毕业后留在北京发展,还遇到了人生的另一半。
妈妈随军把若曦带离了老家农村,而后妈妈继续托举若曦参加高考、去大城市读研,才有了若曦的今天。
好多父母会认为:我生你养你不容易,你长大后要报答我的恩情,甚至一辈子都报答不完。
事实呢?生孩子是男女欲望迸发的结果;而养孩子是父母应尽的责任,何来恩情?生孩子征得过孩子的同意吗?而父母对孩子的恩情只有托举,托举孩子站在更高处看风景。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