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
5·25子曰:“巧言令色足恭(1),左丘明(2)耻之,丘亦耻之。匿怨而友其人,左丘明耻之,丘亦耻之。”
【注释】
(1)足恭:一说是两只脚做出恭敬逢迎的姿态来讨好别人;另一说是过分恭敬。这里采用后说。
(2)左丘明:姓左丘名明,鲁国人,相传是《左传》一书的作者。
【译文】
孔子说:“花言巧语,装出好看的脸色,摆出逢迎的姿式,低三下四地过分恭敬,左丘明认为这种人可耻,我也认为可耻。把怨恨装在心里,表面上却装出友好的样子,左丘明认为这种人可耻,我也认为可耻。”
【感悟】
从儒家思想的角度看,花言巧语是非常不好的品德。在第一篇之中孔子就说:“巧言令色,鲜矣仁。”匿怨而友其人,左丘明认为这种人可耻,孔子也认为可耻。这里强调的仍旧是儒家思想的直率思想,也就是在言行举止上尽量做到表里合一。我们读到这一句的时候,一定要了解孔子所讲的环境,那就是在非对抗性的环境之中。如果把这两句话放在兵家和道家之中,恰好就是两种谋略。比如《孙子兵法》中就谈到“兵者,诡道也。故能而示之不能,用而示之不用,近而示之远,远而示之近;利而诱之,乱而取之,实而备之,强而避之,怒而挠之,卑而骄之,逸而劳之,亲而离之。攻其无备,出其不意。此兵家之胜,不可先传也。”
《三十六计》中有一个计《笑里藏刀》,讲“信而安之,阴以图之,备而后动,勿使有变:刚中柔外也。”因为兵法讲的是如何战胜别人,所以他也运用的是道家的“曲则全”思想。历史上越王勾践十年生聚,十年教训,最终灭掉吴国,用的就是这一条计策。而他要迷惑吴王,必然在平时就要做到“巧言令色足恭”和“匿怨而友其人”,才能够真正让吴王夫差才放下戒心,放越王勾践回国才有后面的,越王由弱变强,反败为胜。如果我们这样把各派的思想对照起来阅读的话,我们一定能理解孔子所讲这两句话的真正的适用范围是什么。这样我们才能真正读懂《论语》,读懂历史,读懂生活中人情世故。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