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对“北漂”丝毫不陌生,而对“老漂族”显得陌生且遥远。事实并非如此,前不久南方周末一则新闻,让人重新重视了这个问题。
一位山东青岛籍的张阿姨,在陌生的北京忙于生活,同时经历着精神世界的孤独。而张阿姨只是“老漂族”这一群体的缩影。
![](https://img.haomeiwen.com/i11087134/fe62e5fe62730136.jpg)
据国家卫计委发布的《中国流动人口发展报告2016》显示,全国2.47亿流动人口中,流动老人有将近1800万,其中,专程为照顾晚辈而流动的老人比例高达43%。
不少读者看到此新闻,都在吐槽抱怨经济力量不够强、社保制度不够完善等。这些说法没错,但欠缺了情份。
![](https://img.haomeiwen.com/i11087134/fa62676298510bfa.gif)
中国从古至今情义色彩浓厚,“老漂族”现象与此也有千丝万缕的联系。
从子女而言,父母在不远游。然而在日益发展的社会和激烈的竞争中,很多年轻人,不得不远离家乡与父母,奔走异地拼搏奋斗。纵使万般无奈于心头也无可奈何,只能用今天的牺牲换取明天的幸福!
从父母身上,存在两个推力。一方面是为了获取子女的更好赡养。另一方面为了更好的照顾子女的生活,看管他们的小孩。
国人重视安土重迁,当老归乡。在陌生的城市生活,没有熟悉的味道抑或受到不尊重。“老漂族”的精神上时刻充满了孤独、落寞、无奈。
![](https://img.haomeiwen.com/i11087134/9a46896a76dd32f0.jpg)
相反,在一些经济发达的西方国家。他们的社保制度相对完善,而且他们的文化底蕴与我国差别很大。
就美国而言,从小培养孩子独立精神。成年之后可能不会参与他们的生活。而父母也有自己的生活,互不干涉。
这放在中国而言,那绝对是不孝的,也绝对是没有人情味的。所以“老漂族”的出现,不仅是各方面的保障没有跟上、经济水平不高。更加是突出一个矛盾,便是城市化发展与传统文化思想相冲突的矛盾,在以后这种矛盾也还会日益严重。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