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本》曰:“容成造历,大桡作甲子。”天干地支,是古人创造历法时,为了方便做60进位而设出的符号。根据《五行大义》中记载,干支是大挠创制的。
早在公元前2697(甲子)年,于中华始祖黄帝建国时,命大挠“采五行之情,占斗机所建,始作甲乙以名日,谓之干,作子丑以名月,谓之枝。有事于天则用日,有事于地则用月。阴阳之别,故有枝干名也。”从此段可以看出天干是“采五行之情”而作的,地支是“占斗机所建”而作的。
五行之情,一方面是五行本身的性情,这个在第三节中已经作了介绍,另一方面是五行各自的阴阳生成之情。因此五行各自分阴阳则有十位,古人用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来表示。
甲乙为木,甲为阳木,表示少阳之气的生长阶段,乙为阴木,表示少阳之气的长成旺盛阶段;丙丁为火,丙为阳火,表示太阳之气的生长阶段,丁为阴火,表示太阳之气的长成旺盛阶段;戊己为土,戊为阳土,表示中和之气的生长阶段,己为阴土,表示中和之气的长成旺盛阶段;庚辛为金,庚为阳金,表示少阴之气的生长阶段,辛为阴金,表示少阴之气的长成旺盛阶段;壬癸为水,壬为阳水,表示太阴之气的生长阶段,癸为阴水,表示太阴之气的长成旺盛阶段。
作历法时所采的“五行之情”绝对不是来源于五星的运行,五星是用金木水火土的思想来命名的。
十天干可以对五行理论关于生命“生、长、化、收、藏”的运动过程进行更加细致的描述,具体如下:
甲,象草木破土而萌,阳在内而被阴包裹。又有认为,甲者铠甲也,指万物冲破其甲而突出了。
乙,草木初生,枝叶柔软屈曲伸长。乙者轧也。
丙,炳也,如赫赫太阳,炎炎火光,万物皆炳然著见而明。
丁,壮也,草木成长壮实,好比人的成丁。
戊,茂也,象征大地草木茂盛。
己,起也,纪也,万物仰屈而起,有形可纪。
庚,更也,秋收而待来春。
辛,金味辛,物成而后有味。又有认为,辛者新也,万物肃然更改,秀实新成。
壬,妊也,阳气潜伏地中,万物怀妊。
癸,揆也,万物闭藏,怀妊地下,揆然萌芽。
俗论以甲为栋梁之木、森林、高大之树,乙为花果之木、花圃草丛、藤蔓植物;丙为太阳之火、大火、炎热,丁为灯烛之火、小火、温暖;戊为城墙之土、高山、厚土,己为田园之土、平地、阴土;庚为斧钺之金、兵器、顽铁,辛为首饰之金,特殊金属、已成之金属;壬为江河之水、流动之净水、大水,癸为雨露之水,不流动之死水、小水等等。这种俗论完全不明白十天干的真实含义,将五行对应为植物、火焰、土石、金属、水液五种物质,粗俗不堪!
“斗机所建”就是《鹖冠子》中说的:“斗柄东指,天下皆春;斗柄南指,天下皆夏;斗柄西指,天下皆秋;斗柄北指,天下皆冬”。古人很早就发现,北斗星的斗柄所指的方向是随着季节和月份的不断变化而变化的,很有规律,因此地支也就是建立历法的时候,为了记录一年十二个月而创制的符号。
在命理中具体的讲就是寅代表正月、卯代表二月、辰代表三月、巳代表四月、午代表五月、未代表六月、申代表七月、酉代表八月、戌代表九月、亥代表十月、子代表十一月,丑代表十二月。这里要注意的是,月建是以节气为准的,即立春后进入寅月,惊蛰后进入卯月,清明后进入辰月,立夏后进入巳月,芒种后进入午月,小暑后进入未月,立秋后进入申月,白露后进入酉月,寒露后进入戌月,立冬后进入亥月,大雪后进入子月,小寒后进入丑月。
一年的十二个月是一个阴阳消长的周期,所以地支也可以代表阴阳消长变化的过程的某个阶段,具体讲就是:
子:孳也,阳气始萌,孳生于下也。
丑:纽也,寒气自屈曲也。
寅:髌也,阳气欲出,阴尚强而髌演于下。
卯:冒也,万物冒地而出。
辰:伸也,万物舒伸而出。
巳:已也,阳气毕布已矣。
午:仵也,阴阳交相愕而仵。
未:眛也,日中则昃,阳向幽也。
申:伸束以成,万物之体皆成也。
酉:就也,万物成熟。
戌:灭也,万物灭尽。
亥:核也,万物收藏,皆坚核也。
天干和地支都可以代表运动变化的过程的某个阶段,都可以描述“生、长、化、收、藏”的运动过程,但是也不是完全一样的。一般来讲,天干代表不固定的,容易变化的周期运动,地支代表比较固定的规律性的变化,比如地支和十二个月的对应是固定的,子月永远是冰天雪地,午月永远是炎阳高照,绝不会出现午月比子月冷的情况。
但是同样是子月,有的年份更冷些,有的年份更热些,这个变化就用天干来表示,但是这个变化却不是和月份固定对应的,而是和年相关的,也就是说地支代表的是事物本身的运动变化的过程,天干代表的是事物本身受其他相关因素影响的运动变化的过程。
天干地支还可以和方位配合,具体如下图:
在中国文化中,十二地支还形象化为十二生肖,具体为子鼠、丑牛、寅虎、卯兔、辰龙、巳蛇、午马、未羊、申猴、酉鸡、戌狗、亥猪。我们平时说的属相就是这么来的,凡是子年生人就是属鼠的,比如凡是1996年生的人,由于1996年是丙子年,所以此年生的人就都是属鼠的,其他以此类推。
地支也可以与阴阳五行结合比类取象,但是要注意地支的特点,要取不太容易变动的事物的类象。主要代表性格、行业、机构、场所、疾病等等。
天干地支合在一起取象就比较全面了,比如对天干可以代表天气,地支代表气候;天干代表近病、小病,地支代表久病、大病;天干代表情绪,地支代表性格等等。
古人一开始是用天干纪日,用地支纪月的,比如《易经》中就有“先甲三日,后甲三日”的文字。但是实际上我们现在所运用的纪年、纪月、纪日、纪时的方法都是用天干和地支共同来记录的,比如《诗经•小雅•车攻》曰:“吉日庚午,既差我马”。这种用天干和地支配合在一起以表示历法的方法叫做“六十花甲子”。十天干与十二地支相配,循环一周正好60组,所以叫60花甲子。实际上就是十天干和十二地支的最小公倍数。
六十花甲子表
上表中的序数是二十世纪中公元年份的数字,和序数在一格的干支为此年的干支。如甲子为24,即1924年为甲子年;乙丑为25,即1925年为乙丑年;40为庚辰,即1940年为庚辰年。其他依此类推。花甲子表正好六十组,每六十年又转回来。所以1924年加上60年就是1984年,1984年就是甲子年,1985年又成乙丑了。记住二十世纪这六十个流年的基本序号,遇到1984年以后和1923年以前的一算就出来了。
为什么要叫“六十花甲子”呢?这个“花”主要是“混杂”的意思,就像我们现在词语中“小花猫”“花白头发”等花的意思一样。花甲就是混杂的东西,不纯的东西,混杂、不纯是因为有了干和支的结合。天地古人也叫玄黄,而玄黄在《易经》本身就有“杂”的意思,《易•坤•文言》曰:“夫玄黄者,天地之杂也,天玄而地黄。”当然,古人往往讲究“炼字”,一个字要有多重意思都很贴切,这样才会显得更加深刻,更有意义。
这里的花其实也可以如“花名册”之“花”当“多”讲,就是六十甲子相对十天干、十二地支显得繁多;也可以如“花架子”之“花”当表面讲,就是记录历法的表面符号,其实内涵很深刻,信息非常多;也可以当“眼花”之“模糊不清”讲,就是信息量极大,让人眼花缭乱的意思;也可以当“精华”讲,就是历法方面的核心内容的意思,等等。
干支,干象天而支象地,是应用易学的根本。《奇门大全•序》:“支干者,阴阳之变化也;阴阳者,生死之玄关也。”易学研究中,绝大部分应用易学的流派都是依靠干支来作为基础应用单位的。可是,很多研究易学的人却对干支缺少关注,这是最大的通病。老子说:“千里之行,始于足下。”万丈高楼平地起,没有很好的基础,是建不起来摩天大厦的。如果对干支没有深刻的了解,那就是无本之木,无源之水。现在很多人贪图一时的成就,根本不知道追本溯源,导致了食古不化、生搬硬套、缘木求鱼的结果,难怪明代《周易外传》的作者王夫之说:“害莫大于肤浅!”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