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只狐狸,看见葡萄架上挂着一串串晶莹剔透的葡萄,馋得口水直流,想要摘下来吃。狐狸尝试了一次又一次,就是摘不到葡萄。过了一会儿,狐狸无可奈何地走了,它边走边安慰自己:“这葡萄没有熟,肯定是酸的。”」
——《伊索寓言》
大多数人可能头脑中第一个结论就是「吃不到葡萄说葡萄酸」且他们只进行到这一步就停止了思考。实际上这已经分化成两个机制,得到是一个机制,得不到是另一个机制。吃不到葡萄说葡萄酸,这本身是矛盾的。你都没吃到,你怎么说它酸呢?但你吃到过酸的和甜的葡萄,你觉得酸是不好的,所以你把它说成是酸的。这就是得不到的一个需要,因为你心理已经不平衡了嘛,要实现平衡就得把内心涌出的冲动本能通过理性去克制自身的欲望,从而让它平复下来。如果你得到了且它就是酸的呢?这时你可能会想,也许只是这颗是酸的,别的也许是甜的呢?还是说,你就觉得整棵葡萄树上的葡萄都是酸的?这就是葡萄的问题了。或者说葡萄的生长环境的问题了,当然还有它的成熟期。如果总要不合时宜的什么都一锅乱炖,很多人都这样想——
比如,很多人会说什么需要是完全主观的,也就是自己能做主的。它确实一定程度上可以平衡,但更接近事实的是,你要清楚你不可能时刻保持清醒状态。所以,更好的方法是找出关键的东西来。就像渴望葡萄,它不仅是你感知到了,从而有了口渴的冲动本能,以及条件存在的客观事实。其中但凡一个不具备,比如你都没看见,比如你都喝饱了,比如这棵树就不存在,那么,这些东西会凭空出现么?比如你吃不到葡萄,你就走呗;心理不平衡,你就自我安慰呗。或者,你客观地去看待自己的这些需要,它是有很多东西可以代替的。要不然吊死一棵树上?要不然狐狸不得渴死?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