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孔子“因材施教”之一

孔子“因材施教”之一

作者: 陈建军 | 来源:发表于2019-02-15 10:46 被阅读0次

孔子“因材施教”之一

——从子夏和子张所学交友之道看孔子的因材施教

陈建军

《论语·子张篇》是在孔老夫子去世后,其弟子门人所记所行。其第3章这样记载:子夏之门人问交于子张。子张曰:“子夏云何?”对曰:“子夏曰:‘可者与之,其不可者拒之。’”子张曰:“异乎吾所闻:君子尊贤而容众,喜善而矜不能。我之大贤与,于人何所不容?我之不贤与,人将拒我,如之何其拒人也?”

这段话的意思是说,子夏的学生向子张问怎样交友。子张说:“子夏是怎样说的呢?”回答道:“子夏说:‘可以相交的就和他相交,不可以相交的就拒绝他。’”子张说:“我所老师讲的与此不同。君子尊敬贤人,也能够容纳众人;赞美善人,也同情能力弱的人。如果我是大贤人,那我对人有什么不能容纳的呢?如果我不贤,那人家就会拒绝我,我还怎么能去拒绝别人呢?”

子夏和子张都是孔老夫子的学生,所学交友之道也都是孔子所传授,之所以不同,大概就是因为老夫子“因材施教”吧。

孔子在《论语·先进》中曾说:“师也过,商也不及。”“师”就是子张,就是那位直接向老师学习“干禄”的那位。子张的缺点是“过”,他心高气傲,待人苛刻,做事常常超过一定的度,因而孔子教他要“尊贤而容众,喜善而矜不能”,要他“既能尊敬贤人,也能容纳众人;既要赞美善人,也要同情能力弱的人。”这也是孔子“泛爱众而亲仁”(《论语·学而》)的思想。

“商”就是子夏,是孔门十哲之一,是“文学”较好的弟子,也是继承孔子学说继续传道受业解惑的那位。子夏的缺点是“不及”,他谨小慎微,待人宽厚,做事常常达不到一定的度,因而孔子教他要“可者与之,其不可者拒之”,这也是孔子“无友不如己者”(《论语·学而》)、“益者三友,损者三友”(《论语·季氏》),对“损者”应当拒绝,而不可与之交往的思想。

孔子教育学生,往往能够针对被教育者的身份、地位、学识特点,尤其是其缺点、弱点和不足,对同样的问题作出不同的回答。我们学习《论语》,则要领会其实质,把握其要领,融会贯通,具体问题具体对待,切不可犯“盲人摸象”,或“只见树木,不见森林”的片面性错误。

相关文章

  • 孔子“因材施教”之一

    孔子“因材施教”之一 ——从子夏和子张所学交友之道看孔子的因材施教 陈建军 《论语·子张篇》是在孔老夫子去世后,其...

  • 因材施教是落魄者的力量

    孔子主张因材施教而当今社会并没有实现因材施教。 当今学校教育为什么没有做到因材施教呢?因为现在的老师、校长和教研究...

  • 007践行25:教育理念学习1

    孔子的教育思想: 施教内容:文,行,忠,信 因材施教,发展学生个性特长。朱熹说,孔子教人,各因其材。孔子了解学生,...

  • 因材施教,攻其所长。

    在教育界,因材施教已经是老生常谈了。知易行难,要真正做到因材施教并不是那么简单的。 当年,孔子提出因材施教的主张并...

  • 孔子的“因材施教”

    子路曾经问孔子:“听说一个主张很好,是不是应该马上实行?”孔子说:“还有比你更有经验、有阅历的父兄呢,你应该先向他...

  • 戏说孔子——因材施教

    一次意外竟让我穿越了。准确的说并不是意外,只是在床上睡了个午觉而已。万万没想到一睁开眼,时间不仅没有向前走...

  • 孔子的因材施教

    孔子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思想家。林语堂说,孔子的眼光是高远的,行事是得宜的,其智慧在于合乎情理,顺乎物性,不...

  • 孔子教学《因材施教》

    孔子是一个大教育家,他主张,对受教育的人要一律看待,一样要求,不能有偏有向;还主张学习要经常复习旧的,掌握新的。 ...

  • 教育的学问

    教育要因材施教。 孔子最早提出因材施教。子路问:“闻斯行诸?”子曰:“有父兄在,如之何其闻斯行之?”冉有问:“闻斯...

  • 面向个体的教育

    因材施教,是2500年前孔子提出的教育原则。 今天教育普及程度如此之高,学校却并不能真正实现因材施教。人类...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孔子“因材施教”之一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imkpeq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