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先是感受:
1,有趣。作家不愧跨界的牛人,物理学家的底子,转身好莱坞的电影编剧,霍金的合著者,全书在科学的严谨准确,科学家的真实多面,人群和命运的荒谬,以及古今戏谑的时空穿越,浑然一体,毫无违和感。
2,深情。全书自始至终,一直穿插父亲的经历,态度和思想,从一开始作家的科学情怀,源自父亲的集中营经验,死里逃生居然是因为德国人的数学严谨,和命运的随机;瘦成皮包骨出来,则是不可遏止的求知欲;最终对于父亲逝去的释怀,则是感谢物理世界的深刻理解,父亲的原子不会消逝,几十年后自己的生命亦复如是。
3,宽容。人类科技进程,这一路走来,跌跌撞撞,踉踉跄跄,多少进程被莽夫打断,多少珍宝被宗教损毁,多少民智被专制压制,多少英雄被评委会忽视,“青山遮不住,毕竟东流去”,作家笔下,没有太多批判,更多宽容与乐观。
其次是启示:
1,切换角度,是走出困局的关键。不管是老掉牙的修道院难题,还是亚里士多德的走出神谕,抑或牛顿跨出亚里士多德的框架,还有爱因斯坦摆脱牛顿的万有引力桎梏,首先是思维的突破,其次才是数学或者实证的验证。
2,勇气。没有敢于挑战或者大多数人的共识,就根本就走不出来。达尔文的迟迟不敢发表,爱因斯坦对波尔的肯定,都是正反的案例。
3,无私。不管学业的顺利与否,或者工作事业的一时起伏,或者身体的健康状况,都可以直接影响个人的幸福指数,而科学成果的获得却是长久坚持后的非必然结果,有牛顿爱因斯坦这般苦尽甘来的,有拉瓦锡哥白尼这样身后殊荣的,还有我们记不得名字,最终也得不到世人肯定的,而这就是科学工作者必须面对的命运。如果没有对事业的热爱和专注,没有对小我的放低,怎么做得到?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