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新网9月2日援引知情人士消息报道,一场本应于9月2日召开的区块链盛会被有关部门(北京金融局)叫停。该会议叫停的背后,系监管已经对ICO做出了判断,相关规范文件将于近期发放。据悉,8月18日,多部委已经就ICO进行了研讨,但当时的态度还较温和;8月21日,央行总部收到了相关紧急报告,该报告条分缕析,明确指出,用实质重于形式的穿透式监管来看,ICO属于变相非法集资。
知情人士告诉财新记者,央行相关人士研究了大量的ICO白皮书,得出的结论是:“90%的ICO项目涉嫌非法集资和主观故意诈骗,真正募集资金用作项目投资的ICO,其实连1%都不到。”
ICO一度被认为巧妙地规避了《证券法》和《处置非法集资条例》等相关内容。前述知情人士指出,监管部门与多位资深法律专家讨论的结论是:ICO仅仅是穿了合法的马甲,其本质就是变相非法集资。除此,即使ICO可以摆脱非法集资的嫌疑,但也涉及明显的合同诈骗。
ICO全称为Initial Coin Offering,即数字货币首次公开众筹。与IPO类似,只是其发行标的物由证券变成了数字加密货币,并且以类似众筹的方式发行。一般来说,区块链初创公司以众筹的方式,交换比特币、以太币等主流数字货币,以达到融资创业目的。投资者赌的是,认购的代币(指企业发行ICO所使用的虚拟币)能够登陆交易市场并会升值。新型数字资产升值与否,取决于ICO项目的应用前景。ICO发起者会发布一个技术白皮书,阐释其技术上的创新与突破。众筹获得的数字货币将投入到该技术的后续研发中。
比特币及其他主流数字货币的“疯涨”仍在持续。借数字货币和区块链研究热潮,ICO一阵风起,火爆异常。数据显示,今年上半年国内已完成的ICO项目共计65个,累计融资规模26.16亿元,累计参与人次达10.5万。据国内数字货币交易平台火币网数据显示,1日下午,比特币价格再创历史新高,最高达每枚30799.67元,同期莱特币价格也创下历史新高。
据火币网数据显示,进入8月以来,比特币单月涨幅高达59%,莱特币涨幅达45.6%,以太坊涨幅达88.2%,纷纷进入上涨通道。
近期,俄罗斯、澳大利亚、韩国等国的政策利好,比特币扩容激活,高盛等权威机构对比特币持续看好,以及ICO(首次代币发行)监管趋严等多个因素,共同造就了8月以来比特币价格上涨行情。
据悉,整个ICO市场市值增加了一万亿人民币,超过了1600亿美元,这比很多国家的货币总和还多,中国的货币也不过才一百多万亿,这样发展下去,ICO会很快追上。
如今,各种各样的虚拟代币正以疯狂的速度在发行,连开玩笑的狗狗币也正式发行了,还市值两个亿。还有人创造了MLGB(马力戈币),实际上是一句骂人的话。
现在的ICO市场,就是各种泡沫和笑话的诞生地,疯狂的投机,一夜之间发行的代币,在短时间内爆炒后,暴涨几百倍。这已经远超了当年郁金香泡沫和密西西比骗局了,股市的泡沫跟这比起来,简直就是渣渣都不如。
现在全世界都开始围剿ICO,因为任其发展下去,一定会形成全球历史上最疯狂的投机,从而导致最大的危机发生。
美国SEC直接叫停了4家ICO发行,认为这里面存在欺诈,利用新兴技术进行诱惑,从而将投资人或者潜在投资人的钱投入到骗局中。俄国就更加彻底,俄罗斯政府禁止私人购买ICO发行的数字货币,这使得ICO在俄罗斯不具备泡沫大发展的土壤。
ICO,披着金融创新外衣的币圈传销?监管刻不容缓!
最近,ICO成了投资圈最火的词。ICO可以几天甚至几分钟筹集千万美元,一夜暴富的故事不绝于耳,推升比特币价格一度狂涨突破30000元,关于其金融创新和庞式骗局的争议也不断。不仅引发投资者的疯狂,也引发了我这位“老”投资人士的关注。
很明显,ICO井喷背后也积累着不少风险,项目随时可能会跑路,即使是正常项目也面临着破发、暴跌、损失惨重等风险。因此监管政策的出台刻不容缓。但是在过去十年,见证了私募行业由乱到治而后突破10万亿的发展,我想ICO的发展也不用一棒打死。
ICO究竟是什么?
ICO(全称Initial Coin Offering,首次代币发行众筹)就是区块链界的IPO,一般是指区块链相关的初创项目在ICO平台上发行该项目独有的加密代币(对应IPO中的股票),投资者则使用数字货币(如比特币、以太币)购买该项目的代币,实现募资。投资人手中持有的代币代表其持有的股权份额,随着项目成果落地,这些代币作为交易媒介和权益的价值也不断提升,并且可以转让。
ICO结合了传统IPO和VC的优点,并且在监管和流通方面似乎更为便利,比如募资效率高(常常一天之内完成募集,有的甚至几分钟)、流通性好(代币转让容易)、信息披露要求低、投资者来源广(门槛低)等优势,因而成为当下炙手可热的融资方式。
近年国内外ICO市场都增长迅速。尤其是2016年以来,呈现出爆发的状态。据Autonomous NEXT analysis在2017年7月份发布的报告,2016年ICO全球融资额达到2.22亿美元,超过2015年融资额的10倍以上,而截至今年7月11日,全球ICO达到12.66亿美元。而根据国家互联网金融风险分析技术平台的报告,在中国,2017年上半年,已完成的ICO项目共65个,融资规模折合人民币达26.16亿元,参与人次达10.5万。
但是,ICO井喷中也乱象迭出。表现在法律关系不清晰、透明度差、以及发行平台的诚信风险。就国内ICO市场的现状来看,一些自由行、婚恋等并不存在区块链应用场景的项目也涌入ICO市场,部分商业模式不清晰、没有经过验证、不被主流天使或vc投资人看好的项目也在通过ICO募资。还有部分ICO项目没有实际产品支持,仅凭一个天花乱坠的“白皮书”就过来圈钱,缺乏专业判断的公众投资者没有甄别真伪的能力。还有的ICO项目通过代币转让将风险击鼓传花,暗藏“庞氏骗局、非法集资”的阴影。
监管刻不容缓&三条监管建议
ICO的井喷也开始引发监管层的重视。根据新京报的报道,央行、证监会、银监会于8月中旬组织了ICO的专门座谈会加紧对ICO的研究,是否取缔ICO的方案正在研讨之中。
我想,ICO的确为创新项目提供了一种全新的融资方式,能够规避传统融资方式繁琐的监管程序,提高融资效率,在投资者覆盖范围上也有优势。如果能够有序发展,对于支持科技创新不失为一种创举。完全取缔值得商酌,但是目前的监管真空状况不可持续,其“庞氏骗局、非法集资”的情况必须整顿规范,刻不容缓:
首先,需要明确ICO的监管主体,到底需要谁来管。在中国,如果ICO视为股权众筹或者证券发行,理应有证监会监管;但是ICO募集的资金不是法币而是数字虚拟货币,数字货币又应该由央行监管。所以目前我们认为明确监管主体是未来进一步监管细则出台的关键。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SEC)的做法是将ICO发行的代币视为证券看待,应该符合证券法,因此美国SEC是监管的主体。
纳入监管、明确监管是行业发展壮大的前提。
犹记得10年前,私募基金还只有0..42万亿,并始终在2万亿左右徘徊,私募基金不算正式的金融机构,总被认作是风险较高的品种,因为确实不乏非法集资、跑路、实际投资与基金合同不符合等情况(太像现在的ICO),而由于没有法律监管,投资人的权益无法维护。
一直到2013年中,新修订的《中国证券投资基金法》正式实施,私募基金的证券投资从此有法可依,归证监会监管。同时,中编办下发通知,规定私募股权基金的监督管理也由证监会负责,意味着私募基金的股权投资也明确了“龙头‘’。自此,私募行业的监管职责理顺,在监管明确的基础上,诞生了一系列完善的法律法规和行业自律机制,经过三年的整顿空前规范,行业规模也在2017年7月已经接近10万亿,成为主流的财富管理品种。
其次,在具体的监管过程中,ICO平台作为中介机构,应该是监管的重点对象。一方面,在监管上强制其加强对ICO发起者的风险评估。一般而言,ICO发起者一般是新的企业或者去中心化的组织,没有长期经营所积累的商誉,ICO平台应当对项目主体或创始人的背景详细公布,减小由此带来的卷款跑路、投资失败风险。
另外一方面,强制其建立严格的合规流程对ICO项目进行筛选。统计数据显示,国内ICO项目发行后,只有约1/3的代币能够上市交易,二级市场流动性不足将会为投资者带来极大的退出风险。因此,作为更为专业、信息更为透明的一方,ICO平台应当履行监督义务,预先剔除成长性弱、退出风险高的项目,并限制投资人门槛,避免盲目跟风投资ICO推高泡沫。
最后,应该进行投资者适当性管理,设定一个合适的投资门槛。ICO作为一种类股权众筹的投融资方式,具有高收益高风险的特征,而其项目标普遍涉及区块链技术,还有着专业门槛,意味着投资信息极度不对称,这不是一般投资者所能承受的投资方式。
区块链技术未来应用场景广泛,是发展潮流,ICO作为支持其发展的一种创新和风险并存的投融资模式,未来的影响可能会越来越大,只有早日明确监管并出台监管细则,行业才能迎来长期可持续的规范发展。
海外主流国家已经展开监管
从全球来看,越来越多的主流国家已经将ICO和其中的代币纳入监管框架。例如,今年7月25日,美国SEC发表了针对The DAO(一个基于以太坊的去中心化应用,今年通过ICO融资1.6亿美元)的报告,判定其代币为证券(仅DAO代币为证券),该笔ICO被定性为证券发行,同时强调,任何在美国买卖证券的行为,无论是真实货币购买还是用区块链技术分发的代币,都必须符合美国证券法。新加坡金融管理局(MAS)也坚持对ICO项目进行逐案评估的原则,并明确指出:“有些ICO可能会受到《证券和期货条例》第289章的约束,而有些可能不会。因此,数字代币的所有发行人,为数字代币发行进行推广和询价的中介机构,以及促进数字代币交易的平台,都应寻求独立的法律咨询,以确保其符合所有适用的法律,必要时还应咨询MAS。
主要发达国家对于ICO的监管情况
过去几年间,比特币曾日涨几倍,又在一夜之间分文不值。它们曾沉寂无声,又因某个“利好”死灰复燃,如此周而复始,生生不息。
一夜暴富的故事,传遍比特币“圈内”的每个角落:一觉醒来资产涨了几百万是常事,“大户”们据说打个盹儿的时间,都能挣一套北上广的房子。
对支持者来说,比特币是真实的“电子黄金”。但反对者看来,比特币是最简单荒谬的金融骗局。暴利诱惑之下,很多人都在考虑,跟还是不跟?
比特币到底为何物?它背后的原理是什么?它的未来将走向何处?
虚拟财富再度来袭
财富、喧嚣、混乱、违法、亏光离场……2010年以来,虚拟货币市场始终如是循环。
过去几年间,比特币和其他虚拟货币造富了一批人,又坑了更多的人。期间,它们曾饱受市场追捧,又被各国金融监管机构反复点名。它们曾日涨几倍,又在一夜之间分文不值。它们曾沉寂无声,又因某个“利好”死灰复燃,如此周而复始,生生不息。
眼下,命运的轮盘似乎转临了“财富”的区域。
2017年4月至今,比特币价格一路走高,从4000元直冲30000元,其增值速度秒杀任何学区房、期货,或是大宗商品。
比特币的这轮疯狂上涨,源自ICO的横空出世。
ICO是区块链行业的术语,特指首次公开募币(Initial Coin Offering),其词义源自资本市场的IPO,两者的区别在于,IPO是企业向公众募集资金,ICO则是企业向公众募集虚拟货币。
相较传统股票市场,ICO绕开了一些法律规定,规避了繁琐的审核过程,筹集资金更加方便,普通人参与财富大计和企业的早期“发展”也更容易。
因为其便利性和相关虚拟货币恐怖的升值速度,短短3个月的时间内,ICO市场如火箭升空:几乎每个月都有近10家筹措ICO和虚拟货币交易的平台火热出炉,其中大部分平台,脱胎于早先的虚拟货币交易,以及股权众筹平台。
这些平台不设置涨停、跌停,每分每秒都开张营业,一个舆论利好消息,甚至一次技术性操纵,都能引发一轮币价疯涨。
ICO平台的B端,是通过“上市”筹措资金的企业。有投资人称,这些平台的企业中,至少超过90%的项目完全不靠谱,存在巨大风险。
然而,这些项目通过一个又一个概念,不断登陆ICO平台。他们推出特有货币,从酷炫的“以太”币,直到接地气的“骂了隔”币。
平台的C端,是数以百万的“投资者”,以及难以概数的造富神话。一夜暴富的故事,正传遍“圈内”的每个角落:一觉醒来资产涨了几百万是常事,“大户”们据说打个盹儿的时间,都能挣一套北上广的房子。
在这样的氛围里,企业、项目如何,压根没人关注,暴利是唯一可见的东西。投资项目、持币、升值后卖出,是唯一的逻辑。
国家互联网金融风险分析技术平台发布的《2017上半年国内ICO发展情况报告》显示,2017年上半年,国内已完成的ICO项目共65个,融资规模折合人民币达26.16亿元,参与人次达10.5万。
但业内普遍认为,相关数据远远小于实际。金融科技分析研究机构Autonomous NEXT统计称,中国参与ICO的人数至少为200万。
这个短时间内蔚然成风的体系里,已经出现了成熟的圈子,股市里的手法和团队,它们一个都没落下。庄家、散户、韭菜……他们通过QQ群联系,网罗或编织着各式各样的消息。
“区域链是革命性的技术创新,这种分布式账本技术彻底解决了中介信用问题。以后的转账和交易,将在没有任何中介机构的参与下完成,从而大大提高全社会的效率。各行各业,未来都将充满ICO的身影”……诸如此类的话,被重复了一遍又一遍,让人恍惚又回到了几年前比特币刚刚兴起的时代。
与那个时代类似的是,火过头的ICO,又一次撞上了监管机构。
8月30日,有报道称:在中国,由于众多抱着“一币一别墅”心态的非专业散户入场,ICO生态变得越来越复杂。出于此,证监会正在向部分区块链企业就ICO监管征询意见,且尤其关注那些打着虚拟货币名义进行传销、诈骗的项目,年内或出台相关监管政策。
2013年夏天,国内监管部门第一次对虚拟货币出手,一夜之间,比特币价格腰斩,一众火热一时的山寨币直接销声匿迹,百万、千万的“价值”,转眼变成了零。
这一次,历史会重演吗?
神人神创
比特币能造出来,源于两位神人:一个是哈耶克,一个叫中本聪。
老百姓都知道,国家才有权发行货币。但在诺奖得主、经济学巨匠哈耶克眼里,中央银行制度就是个脑残。他晚年捣鼓出一本神作《货币的非国家化》,脑洞大开地提出:既然商品、服务都自由竞争最有效率,凭啥货币要被国家垄断啊?咱玩玩私人发货币自由竞争,酱紫就可以发现最好的货币!
哈耶克的理论老百姓不懂,全球央行当他说疯话,但道理很简单:你咋知道国库里的黄金不是巧克力COSPLAY的?
但一个叫“中本聪”(Satoshi Nakamoto)的数学家、密码学家兼计算机天才,却秒懂了哈耶克的神思。2008年11月,他捣鼓出《比特币:一种点对点的电子现金系统》的论文,科幻小说一样,琢磨出从无到有建立一个去中心化电子货币体系的方法。
更神奇的是,他真把比特币“造”出来了。
2009年1月3日,中本聪开发出客户端,“挖出”史上第一批50个比特币,宣告比特币诞生。接着,大批黑客、极客蜂拥而至,拜倒在比特币精妙严谨的神思下。但中本聪本人则像一团迷雾,没人知道他姓字名谁、工作单位、家庭户口、是男是女……2010年12月12日,中本聪在比特币论坛上发了个帖,随即消失了。
时至今日,中本聪仍是比特币最大的谜团。
人们把美国、日本、澳大利亚的密码学专家猜了个遍,闹了个流言满天飞。有人说,比特币实在不像一个人捣鼓出来的,“中本聪”或是某个神秘黑科技或国家组织代言人,甚至脑补出“Satoshi Nakamoto”就是”三星(Samsung)、东芝(Toshiba)、中道(Nakamichi)、摩托罗拉(Motorola)的“缩写”。
2016年,中本聪被提名为诺贝尔经济学奖候选人,就这样也没把真身“勾搭”出来。科学界江郎才尽,只好由科幻界出面打圆场:中本聪实际上是坐时光机来的,这厮在2140年才发现比特币算法有漏洞,只好穿越到2008年来填坑,现在已经回去了。
中本聪的神秘莫测,为比特币平添魅力。但比特币之所以能被炒翻天,还要从它的科学原理说起。
比特币科学
虽然和腾讯Q币一样,比特币也是网络虚拟货币,却是靠一整套密码学原理创造出来的。
每一个比特币,对应着一个根据复杂算法生成的方程组特解,就像每张人民币上的“唯一序列号”,有了这个号,你就算拥有这枚比特币了。中本聪在比特币网络中总共设置了2100万个待解的密码方程组,所以比特币总产量确切又恒定:到2140年产出第2100万枚后,再不增加了。
现实中,生产钞票靠印钞,比特币则靠“挖矿”。最初玩比特币人少,你拿着自家笔记本电脑、装个比特币钱包软件,就可以“挖”出几个币。
当我们把钱存银行,钱实际上存进了一个中心数据库。但比特币则是个网络分布式数据库,你在自家电脑上装个比特币钱包软件,立刻变身“比特币央行”,全球的交易记录都存里面。这正是比特币核心钱包的容量65G、奇大无比的缘故原由。
所有人都是“央妈”,这数据库还怎么破坏?难怪有人说,要想消灭比特币,只能关掉互联网。
而你拿比特币做支付时,网络中会发生这么些事。
你的比特币钱包会冲着全网大吼:“我是用户S,我有个编号007的比特币,现在要转给用户M,你们看好了哟!”
S一声吼,全网抖一抖,所有用户翻箱倒柜看自家数据库,看到了S拥有007号比特币的记录,纷纷发出“OK”、“顶你”的确认信号。确认累计到一定数量,交易就在全网成功记录。最后,所有用户数据都改为M拥有007号比特币。
要是有黑客想把007号比特币改存到用户B名下,对全网发出“用户B拥有007号比特币,你们看好了哟!”的信号,结果跟谁都对不上。用户返回的都是“SB”、“滚粗”的信号,谁都不承认。这样,确保007号比特币还在M手上。
挖矿也一样,用户S发现一个新比特币,便开始全网广播:“我是用户S,我发现了个新比特币008号,它现在归我,你们看好了哟!”所有用户软件通过数据库记录和密码学算法确认,发出“OK”、“顶你”的信号,一个新比特币就这样诞生了。
但在“挖到矿”时,用户S还要干个活,就是做10分钟的全网交易记录。
分布式数据库里,数据账本人人有,谁来记录却是个大问题。可这种苦活累活谁愿干?比特币的做法是,每10分钟就随机叫个人来干,新比特币实际上是“矿工”做记录的“奖励”。
比特币世界里,每10分钟会生成一个数据区块做记录,哪一个“矿工”抢到了这个区块,就可以当10分钟的“会计”,把10分钟内全球的交易记录记下来,赚到区块内的“比特币工资”。交易记录跟所有人核对确认无误后,就宣布合法,传遍全网。然后大家继续抢下一个区块链的记账权,继续获得新比特币。
所以“挖矿”的本质,是争夺全网唯一记账权的过程。
有趣的是,“挖矿”算法用的是“哈希碰撞”(SHA256算法,被公认为最安全先进的算法之一),俗称“扔骰子”。于是谁的算力强大(骰子扔得快),谁夺取记账权的概率就大,挖出的比特币就多。早年有网友琢磨用“天河二号”超级计算机来挖比特币,结论是刨去电费,基本不赚钱。
目前,比特币的全网算力高达236万万亿次哈希碰撞/秒。这个数字有多大?有人估算,大约是全球排名前500的超级计算机算力总和的数千倍。如此空前强大的算力,潜在价值高达1000亿美元,却干着“扔骰子”的活,完全不知意义何在。
比特币崛起
搞懂了比特币科学,比特币的基本特性也水落石出:
一是总量恒定。2140年达2100万个的上限,永不通胀、绝不缩水,这就是无数比特币爱好者的坚定信仰。
二是坚不可摧。比特币网络没法被伪造、被消灭,一个比特币钱包“一息尚存”,就可以妥妥恢复如初,简直是打不死的“小强”、干不掉的“天网”。
三是交易隐蔽。比特币交易记录全网公开,但谁也不知道对应的真人是谁,黑客更是擅用“暗网”(暗网无法追踪)交易,无法追踪。
最初比特币交易比较纯良。2010年5月,有位美国程序员用1万枚比特币买了张比萨饼,成为比特币第一次实物交易永载史册。按现价换算,这张比萨饼价值3亿人民币。
慢慢的,比特币就被玩歪了。
2011年,美国黑客捣鼓出个“丝绸之路”网站,公然贩卖ATM机黑客教程、军火、毒品。因为有了比特币,犯罪分子们敢于疯狂交易,很快成了全球最大比特币支付网站。两年后,网站被FBI端掉,犯罪分子却无迹可寻。这事就成了比特币隐秘支付的活广告。
等比特币传到中国,由于有神秘中本聪、强大密码学和网络黑科技“加持”,这货就成了酷文化的代名词。
2011年,淘宝网上出现兑换比特币的店铺。很快一些淘宝店、咖啡馆、餐馆、酒店纷纷表示接受比特币支付,顿成媒体焦点,其实只为白捡个宣传广告。
媒体火上加油,神奇炫酷的比特币吸引了愈来愈多玩家。有人拿它给雅安地震捐款,地产商折腾出比特币买房的噱头;连香港富商黄煜坤被绑架,绑匪都要求“比特币”赎金,以躲避警方追捕。
但最让中国人为之癫狂的,还是它史无前例的暴涨。
从2010-2013年,比特币从“一钱不值”涨到8000元,4年飙升4万多倍,连年问鼎全球最强货币,让早期投入的玩家一夜暴富。这种极端刺激的快感,迅速掀起了一轮比特币狂潮。
中国传奇
比特币涨上了天,引来了三种人:炒币的、挖矿的、卖矿机的。
李笑来,号称是中国拥有比特币“第一人”。2011年,这个前新东方托福老师第一次听说比特币时,价格刚突破1美元。大多数人对此麻木不仁,他却已被深深震撼:为何电子货币会比美元还贵?他不等搞懂比特币是啥玩意,先动手买了2100个。恶补知识半年后,他把所有储蓄砸进去,至少买了10万枚。
所有人认为他疯了,坐等他血本无归,李笑来却预言比特币会涨过100美元。结果“真实世界往往比我们想象的更狂野”,2013年比特币疯涨到1300多美元,他的身家两年就超了1亿美金。
李笑来也“挖矿”,跟合伙人攒了几十台电脑,在河北霸州的农田上摆了几个集装箱机房,结果被农民误以为搞间谍活动。最终,这笔60万投资打了水漂。
2013年,比特币价格冲上云霄后转身就掉入谷底,李笑来的身家曾在6小时内从6000万美元跌至1000万美元。与这种大风大浪相比,挖矿失败就不是个事。他坚信,拿着比特币睡觉是最好的选择:“比特币的长期涨势是很吓人的。”
比特币诞生头两年,散户拿自家电脑就可以挖出币。后来,“矿机”愈来愈专业,比特币网络的平衡性开始被打破。
2012年,美国有挖矿组织传播鼓吹将开发出更强力的“挖矿机”,引发了北京航空航天大学计算机博士“南瓜张”的极度不爽。比特币的网络规则是,一旦某人掌握了全网51%的算力,他就有了更改区块链记录的“超级权限”,这与网络强盗无异。
为维护比特币世界的算力平衡,“南瓜张”捣鼓出了超强悍的挖矿机“阿瓦隆”。
第一批“阿瓦隆”造了300台,“南瓜张”要是用来挖矿,每天能大赚24万。但他选择了把它卖向全球。这种“国际主义精神”创造了比特币世界的新平衡,买到“阿瓦隆”的矿主都大发横财,机器被爆炒到40万一台,定金都收了1亿多,还是供不应求。“南瓜张”于是制订了令人瞠目的“霸王条款”:一不退定金,二不保证交货,三不设销售客服,四不更改收获地址。总之要买就等,不等就滚。
与“南瓜张”不同,“烤猫”把挖矿生意做成了一个“神话”。
2012年8月,一群中国科技大学学生在深圳成立“烤猫公司”,并搞出个“虚拟IPO”计划:以0.1比特币的价格募资16万股,用以挖矿和研制矿机。这本有非法集资嫌疑,但比特币在中国不算货币,“烤猫”的IPO大获成功。
强大的募资能力,让烤猫的澎湃算力席卷全网,一度占据全球的30%,成为比特币矿业的“世界冠军”。每个月4万枚比特币的高昂产出,意味着豪赚数千万人民币。由于钱赚得实在太快,“烤猫股票”每周都分红,投资基本上一个月回本,引发“股民”的疯狂追捧,“股价”也飙升50倍。烤猫市值在一年内就达1.3亿美元,团队也大赚2亿。
“南瓜张”和“烤猫”,让全球比特币玩家见识到了势如破竹的中国力量。但伴随着比特币从8000元暴跌至1000元,昔日的暴利灰飞烟灭,算力的军备竞赛也戛然而止。烤猫的股票被打回原形,老板也最终跑路,不知所踪。
而普通的比特币矿场老板,面对的困境则大同小异。
挖矿曾是比特币产业链里利润最丰厚稳定的一环,但总有新人涌入,挖起来越发艰难。中国能排进前十的矿场,矿机都数以万计,固定投资就两三千万。由于成本太高,这些矿场都分布在内蒙、四川、东北等地,要么电费低,要么天气冷、设备得以长久运行。
中国廉价的电力,为比特币网络提供了叹为观止的超级算力。由于每个月电费都数百万,矿主们不得不像赶蜂人,带着成千上万的矿机,走遍中国的各类电站,从湖南株洲的风电、内蒙古鄂尔多斯的火电到四川大渡河的水电,赶的就是电力充沛的“半价期”。
有业内人士估计,整个比特币世界,中国矿机占了80%,输出了75%的算力,70%的比特币“MADE IN CHINA”,中国基本垄断了比特币的新供给。中国不计其数的电能都耗费在诡异的“哈希碰撞”里,怎么看都像是一出自拉自唱的独角戏。
莫测的未来
比特币究竟是什么?各国政府也说不清楚。
华商韬略梳理资料显示:德国最早承认比特币合法;英国视其为私产;美国商品期货交易委员会将其定为大宗商品,视同原油、黄金,地方法院则有视为货币或基金的判例;泰国则明令禁止;中国、日本不禁止,却否定它的货币功能。
世界银行则给了比特币一个奇葩的定义:自发形成的旁氏骗局。
但站在金融业最前沿的人,已看清了比特币革命性的区块链技术,并力图用其改变世界。
区块链不玄乎,就是个去中心化的超级数据库,用它能打造出像比特币一样全球化、全天候、公开透明可追溯的交易系统,是互联网化的“信任利器”。
如今,纳斯达克交易所开始用区块链做交易记录,确保再错综复杂的交易的交易都可追溯又不能篡改;希腊、洪都拉斯打算用区块链做土地登记;银行结算系统要是用区块链,中央服务器就可以全天候运转,不需要停机优化,即便数据全公开,却是黑客攻不破的超级系统。
在物联网时代,入网的商品、设备引入区块链,都将可追溯、鉴定、评估。从茅台、五粮液乃至国宝文物的真伪鉴定,到阳澄湖大闸蟹的供应链溯源,乃至数字货币编程、智能商务合约……区块链技术将使每一个环节都“天地可鉴”,建立起真实的互联网信用。
像JP摩根、高盛、瑞银等顶尖金融机构,都纷纷涉足区块链创业公司;“央妈”更不糊涂,区块链技术早早写进“十三五”规划,中国的数字货币计划必然要用到这一技术。
区块链将深刻改变互联网金融,但比特币已经是投机者的天堂。
从诞生之初的一钱不值,到2013年的8000元/个,一轮超级牛市后惨跌至1000元,比特币的“过山车行情”早就不足为奇。2016年,比特币又咸鱼翻身,从年初最低2337元,飙至年末最高的6993,全年大涨199%,一骑绝尘成为全球最佳资产。
2017年,比特币继续打鸡血狂飙,第二次碾压黄金,再次震动世界,引发人们对比特币价值的再思考。
对支持者来说,比特币是真实的“电子黄金”:2100万枚产量恒定,比黄金更扛通胀;区块链技术固若金汤,连法定数字货币都向此靠拢;挖矿成本不断上升,等于给比特币价值托底;而全球央行长年滥发货币,早就怨声载道,比特币不涨简直没天理。
对于比特币信徒来说,“信比特,得永生”,买10个币养老,简单又保险,然后坐等它飙上1万美元。
但反对者看来,比特币是最简单荒谬的金融骗局。股票背后有资产,货币背后有国家,黄金至少沉甸甸,房子还得有砖头吧!比特币后面有什么?一无所有。这玩意就是“互联网庞氏骗局”、“21世纪郁金香”,不但毫无用处,还疯狂浪费电。
在投机者看来,比特币是什么不重要,重要的是能涨——疯狂上涨。
欧债危机、英国脱欧、特朗普当选、人民币贬值……任何“黑天鹅事件”,都能让投机者可耻地兴奋起来,把比特币一波波推向新高。这不仅是傻子玩起了疯子的游戏,更是被把大蒜都能炒崩盘的中国人玩坏了。
2014年11月,OkCoin、火币网等中国比特币交易所推出比特币期货,顿时引发了狂欢。比特币第一次可以加杠杆、玩裸空,给炒作推波助澜了一把。有专业人士认为,2016年比特币涨上6000元,已呈现癫狂之势,之所以能再创新高,正是空头在6000元上方突然被多头打爆,加剧了上涨。
但任谁也没有想到,ICO的出现,给了专业人士们当头一棒,6000元的比特币,转眼变成了3万一个。
如今,中国的比特币交易量已占全球的90%以上,99%的交易以人民币形式发生,比特币已成了中国炒家的自嗨。有人开门见山指出,所谓的比特币信仰,不过是一种洗脑式长时间诈骗,他们靠反对者的抨击做宣传,却把相信他们的人骗得一干二净。
比特币究竟是场伟大的金融试验,还是互联网庞氏骗局,暂时谁也无法断言。但金融大鳄索罗斯的教诲在此依然振聋发聩:世界经济史是一部基于假象和谎言的连续剧。要获得财富,就要认清假象,投入其中,然后在假象被公众识破前退出游戏。
---------END---------
汇说FTsay泛金融革命发起与引领者!
普及金融常识,扫除金融文盲!让每个人更平等的参与金融市场是我们的使命!即使你生于贫困,也绝不能死于贫困!
我们坚信励精修行,方可得道:投资是生活的艺术,交易是一生的修行!愿与你以投资交易为生,共同奔向财富自由之路!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