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2018年1月份我曾经写过一篇《简说红楼之钗黛合一》,但随着对《红楼梦》的反复研读和深入思考,对宝钗、黛玉等有了一些新的认识。特别是看到网络上充斥着各种对“薛宝钗”这个人物形象的歪曲和诬蔑,真是感到痛心疾首。
喜欢《红楼梦》的读者,自觉不自觉地会根据自己的喜好来谈论《红楼梦》中的各个人物,这原也无可厚非,怕就怕抛开《红楼梦》文本,按自己的想法和意思任何曲解书中的人物,还美其名曰“创新和发现”。
看似简单的一件事,其实危害很大,因为这样的曲解和误读不仅仅是不尊重原著和作者的问题,而且是对宝钗这一经典形象的亵渎,并且极有可能会对没有通读《红楼梦》原著的读者,或者是阅读《红楼梦》不透彻的读者形成一种误导,将一部伟大的经典小说变成了一场鸡零狗碎的宫斗戏。
基于上述原因,作为一个资深红迷的专业和自觉,自认为很有必要再写一写两个女主角:薛宝钗和林黛玉。
2
《红楼梦》中对钗黛合一的文本描写我已在《简说红楼之钗黛合一》中逐一列举过,此处不再重复,只谈一下个人的看法。
《红楼梦》作者将钗黛合一而书,无疑是在向世人阐述,在他的心目中,只有德(宝钗)才(黛玉)兼备,才是一个完美女子的形象,两者缺一不可,所以说,秦可卿纵然是兼具了宝钗的“鲜艳妩媚”和黛玉的“风流袅娜”之美,依然是不够的。
正如作家张爱玲所言,“每一个男子全都有过这样的两个女人。娶了红玫瑰,久而久之,红的变成了墙上的一抹蚊子血,白的还是床前明月光;娶了白玫瑰,白的便是衣服上的一粒饭粘子,红的却是心口上的一颗朱砂痣。”
宝钗和黛玉正是那两朵玫瑰花,宝玉娶了白玫瑰薛宝钗,虽然两人是“齐眉举案”,但宝玉心中念念不忘的仍然是林黛玉,因为她已经变成了宝玉心口上的一颗朱砂痣,所以才会“到底意难平”。反之亦然。
钗黛合一的完美组合,恐怕是只能在太虚幻境中存在,人世间怎么可能有如此完美之人呢?!这也正是《红楼梦》悲剧之所在。
3
钗黛合一完美人设的构思,给了读者无穷的想象空间和精神享受,但让作者始料不及的却是世人竟然为钗黛这两个虚无的人物形象而大动干戈。
其实自《红楼梦》问世以来,就形成了拥钗派和拥黛派两个阵营,双方不仅不能和平共处,而且是势不两立、水火不容。
拥钗派说不懂宝钗者不是真红迷,拥黛派则说不懂黛玉者不懂曹雪芹。拥钗派和拥黛派分别把自己喜欢的主角宝钗和黛玉夸成了完美无瑕的花朵,却把对方无情地踩在脚下。还有些拥黛派则完全凭借自己的猜测和推论,给薛家和宝钗炮制出许多子虚乌有的罪证和罪名,大有不把薛宝钗打倒在地誓不罢休之意。
我在查阅相关资料时无意中发现,百度百科上竟然将“钗黛合一”改写为“黛钗合一”,不由哑然失笑,由此可见《红楼梦》派别之争真是达到了无所不及的地步。
4
其实,不管是喜欢薛宝钗还是喜欢林黛玉,这都是读者的权利,无所谓对错,但如果仅凭自己的喜好就硬生生地把钗黛两人割裂开来枉加批判,这就不是《红楼梦》中作者所书的钗黛了,而变成了读者个人心中的钗黛。
尽管一千个读者会有一千个哈姆莱特,但我仍然认为,只要是认真仔细地通读《红楼梦》文本的读者,应该是能够看出和悟到作者对钗黛两个人物形象设计的良苦用心,因此也不难得出这样的结论:不懂钗黛合一者,没有真正地读懂《红楼梦》。
可能有人会说,我就是要拥黛贬钗。当然,这是你的权利。毕竟,任何人也无法叫醒一个装睡的人。
不过,如果是真正地喜欢《红楼梦》,想做一个资深红迷,那么,我认为还是要精读《红楼梦》文本,读原著,悟原理,才是曹公之红楼梦,方不负作者“披阅十载”之辛苦,也才能真解“其中味”。
于2021.7.31
NO:2021-41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