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s://img.haomeiwen.com/i627386/f9abe4644cbd8bfa.jpg)
这个城市的三月要比北方的其他城市暖和许多,到处是绚烂的春光。
周末,图书馆里有些冷,双手从温热变到微凉的时候,忍不住要出去走走。图书馆门口的侧窗处有人在说着电话,每天的每个时辰几乎都会有人站在那里,和朋友,恋人,或是父母亲人呢喃些话语,顺眼瞧一瞧这春天里清净的景色,路过的时候偶尔听得一两句,烟火十足却又显得那么温馨,让我感受到与人交往所带来的幸福滋味。
之前很少去在意这校园里哪个地方最是清净,哪里又是最优雅美丽,总是匆匆走去,回来,这样穿梭其间几十次,几百次,几千次。注意力每每被故事,小说,恋人吸引或者包围,连对生活的体验也一同被锁定在了某一个范围之内,狭隘且阴郁。在持续这样的生活三年,与曾经深爱着的那个人分开之后,戒掉了似毒般上瘾的小说,开始慢慢品味未曾有过的恬淡生活。
园里有两处挨着的短短的亭廊,绿色的藤沿着花架一点点攀爬上去,以致遮了一半的太阳在外面,只有斑驳的光影顺着空处照了进来,亭廊的两旁有满满的绿草,间或几株树,开了丁香花和桃花,有淡淡的香味飘了过来,醉的人昏昏欲睡,好似要做梦,梦里有纯白的的时光,花褪残红青杏小,燕子飞时,绿水绕人家,是睡着了的童话。
来到这个城市有三年之久了,曾经想象着它是否有着古香的味道,富有诗意和历史感的极美的地方,现今看着多半被现代的颜色染的绚丽多彩,只在偶尔的几条短街和那些挂了牌的旅游区稀稀少少的看到它之前的模样,如此反而显得悲怆,让人不由自主的生出了对时间的一些感慨,真的是转着转着的车轮,用黄沙将过往一点点埋葬在了很深很深的地方。猫儿总会与我有同样的感慨,对于这些总恨不能跨了时光回到过去,看一看它曾经辉煌,如今显得有些神秘的模样。猫儿是在这里做了两年朋友的人,虽然性子直率的偶尔让人难以接受,但是终究是不曾离弃,陪着走了这不短的日子。像我这般看似安静温润实则心绪清冷的人,总是要有一起成长且不曾离弃的情分才能真真切切的记在心底,放在深处。
桃花开的时候,和猫儿结伴去了离学校不远的一处度假园。园子采用了古式的建筑,像极了古时某个富贵或是官宦人家的府邸。虽然之前去过两次,却未曾细细观赏。进了正门便是硕大的石屏遮了那院子的面貌,只余了两旁瞥见的桃花引导着你想象它的深处是如何的旖旎风光,想要迫不及待的走进去,揭了那面纱,仔细瞧个究竟,这便是中国的特色,含蓄委婉,连建筑也要显出不留余地的神秘。进了园子,曲曲折折的小道,伴着一片花草幽幽的引着你向侧旁的小院走去,石狮子端端正正的立在红漆门的两侧,威武庄严,从古至今,这石狮子与门总是形影不离。最喜欢的地方,在园子的中间一处,左侧种了大片大片的桃树,花开的正好,粉白粉白的,右侧是一片菜园,矮矮的绿色,有田园的风光,中间置了凉亭,石桌石椅摆放整齐,像是等待主人劳累或是客人疲乏之时停下来歇息,喝些茶水,说几句闲语。庄园其实有个很有典故的名字,叫做东晋桃园,看了之后,也确实有着陶先生的风格,宁静淡泊的味道。
说至诗人,最喜欢的便是纳兰容若了。纳兰的词多数凄清婉丽,道尽了小女子的心态,写透了“离殇”二字,“记当时垂丝柳,花枝,满庭蝴蝶儿”,清清浅浅的字句,不知怎的就透出了离殇别恨的味道。除去纳兰词,最是中意的就是那本算是久远的《诗经》了。是春日的季节,自然而然的便想到了《桃夭》,“桃之夭夭,灼灼其华,之子于归,宜其家室”,缓缓读来,小女子瘦小的心便被瞬间填满,丰盈了起来,似是窗外的桃花。十几岁的年纪,总会幻想着在盛开桃花的林间,穿梭其中,星星点点的花瓣落了下来,在发间,在肩头,在衣摆处,更在心上,即便是素面,此刻也觉得有了那如桃花般清丽脱俗的姿态,也有了“人面桃花相映红”的情态,显得格外美丽动人。有人说《诗经》是清冽的水,她在里面养爱情。正如千千万万少女的心,似是初开的桃花。
在诗文里,每一朵花、每一株草、每一处风景,都化成了人心间的思绪,在风中摇曳、盛开,然后千姿百态,一如生活的每一个角落,都有落笔生花的可能。闲时总愿意靠着窗户坐下,读几页书,有阳光散进来的时候,总会觉得时光如此美妙,人说的岁月静好,也不在别处,尽在此时了。
见山/ 2014.03
图片来自网络侵删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