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简书电影院高分电影资源分享纪录片推介
豆瓣评分最高纪录片No.18,幼儿园,给成年人的童年教育

豆瓣评分最高纪录片No.18,幼儿园,给成年人的童年教育

作者: 毛栗栗子 | 来源:发表于2019-12-07 16:30 被阅读0次

提起幼儿园,想必现在大家已经忘记大部分了,只剩下零零星星的印象。或许你只记得第一天爸妈送你到幼儿园离开时你的大哭大闹,或许是一件怎么也穿不上的衣服引发的着急大哭,或许是没有得到小红花的失落。

最终留在记忆里的可能只有一张偶然翻开毕业合影。

如果将你的幼儿园记忆拍成纪录片会是什么样子?

一部2004年上映的由张以庆导演的纪录片《幼儿园》吸引了我。

影片在湖北武汉一家全托寄宿幼儿园展开拍摄,小小的他们在3岁便开始了寄宿生活,周末才能回家。

影片分为两条主线,一条通过日常的记录镜头记录孩子们的日常起居、人际交往、生活中发生的事,比如春游、学习、喝药、午睡、吃饭、打疫苗、洗澡。另外一条是对小孩的采访,采访问题包括询问他们对爱、民族、职业、婚姻、快乐、金钱、国足等的看法。

影片第一个镜头以一个小朋友入园第一天开始,第一次离开妈妈给这个小朋友无尽的打击。他哭哭嚷嚷的叫着“带我回去”。

豆瓣评分最高纪录片No.18,幼儿园,给成年人的童年教育

这是我们第一次离开爸妈这段亲密关系,独自面对,我想,我们也在这个时候第一次感受到了孤独。

随之而来的在幼儿园的第一顿饭。

在影片里,孩子们吃的到处都是,这一次没有家长拿着调羹一口口的追在孩子们后面跑,只能规规矩矩的坐在椅子上一勺勺的不熟练的舀进嘴里。

一个小女孩不小心将饭倒了,满是无助的叫喊着「老师泼了!」

豆瓣评分最高纪录片No.18,幼儿园,给成年人的童年教育

午睡时间到了,孩子们怎么会安安静静的睡觉呢?免不了一些吵吵闹闹跟止不住的哭泣。

特别搞笑的一幕出现了。一个孩子气愤的跟老师告状说她蛮闹人。稚气的样子让人禁不住想笑。

豆瓣评分最高纪录片No.18,幼儿园,给成年人的童年教育

等到第二次拍到孩子们午睡的镜头时,伴随着背景音乐《茉莉花》,一腿翘起来的小腿, 一只不安分的小手, 一个孩子熟睡的侧颜, 一双跨过床栏即使熟睡了还握在一起的小手。

导演用镜头语言传递出了孩子们慢慢的已经适应了幼儿园生活。

豆瓣评分最高纪录片No.18,幼儿园,给成年人的童年教育 豆瓣评分最高纪录片No.18,幼儿园,给成年人的童年教育

不过与其说是适应,不如说是孩子们的天性正在慢慢泯灭。

影片中有一个叫“马玉兰”的小女孩,导演集中给了她不少镜头,伴随的旁白都是“马玉兰又在害人了”,“马玉兰你又不好好吃饭”,“马玉兰你在干什么”以至于这都成为了本片的一个梗。在B站上的弹幕里,满满都是马玉兰又在害人了以及寻找马玉兰的游戏。

豆瓣评分最高纪录片No.18,幼儿园,给成年人的童年教育

但后来,马玉兰的镜头越来越少,这也从侧面反应了马玉兰已经慢慢被同化,逐渐适应了幼儿园的秩序与规则。

在影片里,大量的特写镜头表现孩子们遇到的困难,进而表现孩子孤独、无助、失落的情绪。

怎么也扣不上的扣子,穿不上的鞋子,摞也摞不好的凳子,伴着鼻涕吃完的第一顿饭。

豆瓣评分最高纪录片No.18,幼儿园,给成年人的童年教育 豆瓣评分最高纪录片No.18,幼儿园,给成年人的童年教育

孩子们之间打架也是常事。因为一个玩具而引发的争吵,也有了以下让人忍俊不禁的对话。

豆瓣评分最高纪录片No.18,幼儿园,给成年人的童年教育

也有在做游戏时起的争执。

豆瓣评分最高纪录片No.18,幼儿园,给成年人的童年教育

值得一提的是这个叫高扬的小朋友,在影片中有好几段打架的桥段,可谓是班里的小霸王。

让我印象深刻的是妈妈总是最后一个来接他的小孩,他孤独的等着,左顾右盼,生怕错失第一眼寻找到妈妈踪迹的信号。那段时间长长的、久久的,那时候妈妈就是全世界阿。等到妈妈那一刻,他才绽放出最灿烂的笑容。

豆瓣评分最高纪录片No.18,幼儿园,给成年人的童年教育

还有一个总落单在教室的一个小男孩,他总是深沉的望着窗外。人是生而孤独的,正因孤独继而平等。

豆瓣评分最高纪录片No.18,幼儿园,给成年人的童年教育

当然也有一些温馨的镜头,在看到小伙伴受伤后轻轻用小手抚摸其额头,又或是自己好朋友被欺负受伤后主动将自己碗里的肉丸子给小伙伴。

豆瓣评分最高纪录片No.18,幼儿园,给成年人的童年教育 豆瓣评分最高纪录片No.18,幼儿园,给成年人的童年教育

看完全片的另外一个感受是孩子们虽然看似纯真简单,但他们在日常生活中的无意识的行为与语言,无不折射出成人世界的一丝影像。

在影片的采访中, 记者问孩子:“班里最喜欢的同学是谁?”, 孩子回答:“不敢说。”;当记者问:“什么时候会说‘我爱你’?”孩子回答:“没听别人说过。甚至说觉得恶心。

豆瓣评分最高纪录片No.18,幼儿园,给成年人的童年教育 豆瓣评分最高纪录片No.18,幼儿园,给成年人的童年教育

我们不得不承认我们在爱的教育方面的缺失,从小的教育就让我们羞于表达爱,也让我们在日后的生活里难以面对来自别人的爱。

在看世界杯比赛的时候,孩子们为中国队加油,但是有的小孩子偏偏唱反调,偏偏为土耳其加油。这时候老师只是将自己的价值观强加给孩子们,还威胁孩子不为中国队加油就把你们留在小班。

豆瓣评分最高纪录片No.18,幼儿园,给成年人的童年教育

在讲到对日本的态度时,有小朋友说凡是日本人我都恨,甚至有人说恨日本人恨得流鼻血。

豆瓣评分最高纪录片No.18,幼儿园,给成年人的童年教育

这种片面的灌输来自于家庭、社会、学校,以至于在往后要花很长的时间才能慢慢接近真相以颠覆原有的认知,但极端的也会变得越发不理智。

这些孩子们在回答问题时的老练,无不折射出他的家庭、家长的思想观念、家长的工作性质,他们的生活环境决定了他所看到的世界。比如下面这一段关于钱的采访,你我都想不到这是孩子说出来的一番话。

豆瓣评分最高纪录片No.18,幼儿园,给成年人的童年教育 豆瓣评分最高纪录片No.18,幼儿园,给成年人的童年教育

实际上,这也从侧面折射出了大人的一言一行都影响着孩子。孩子也正是旁观着并模仿着大人的世界。

但一方面也正是因为孩子的纯真,他们才能真正毫无顾忌的表达自己的想法。

比如直接道出心中的想法。

豆瓣评分最高纪录片No.18,幼儿园,给成年人的童年教育

又或是故作正经的点评中国队,不在意别人的想法。

豆瓣评分最高纪录片No.18,幼儿园,给成年人的童年教育

到了影片的结尾,春夏秋冬过去,大二班的孩子毕业了,教孩子们的老师也在两周后生了宝宝。三年后她的孩子又将来到幼儿园。

纪录片《幼儿园》整个影片的基调就像反复出现的BGM中的歌词一样:“好一朵美丽的茉莉花, 又香又白人人夸, 让我来将你摘下, 送给别人家。”

影片中的孩子就像是一朵朵茉莉花, 纯洁无瑕、天真烂漫。

但却被人摘下,在哭喊中送入幼儿园、接受统一的管理与教育, 同时在方方面面接受来自老师、学校、媒体与社会的熏陶。

最终孩子们长成了大人样子。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豆瓣评分最高纪录片No.18,幼儿园,给成年人的童年教育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impugc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