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为听了朱煜老师讲的《西门豹治邺》,看了同一个研修共同体老师推荐的朱煜老师的《让课堂说话》,爱屋及乌,便买了本朱煜老师的《教书记》,随手翻看了一部分,刚好看到《简单读书》一文。
大致的观点是读书不要太过功利,老师让孩子读书不要给孩子布置一大堆阅读任务,否则就变成了变相的阅读分析。对此,我颇有感触。
孩子上幼儿园时,在书房曾经和孩子一起读过《小真的长头发》绘本,我们都特别喜欢这个绘本,说实话,虽说对日本总是没什么好感,但是不得不佩服人家的绘本故事,或是聚焦一个小点研究透彻,或是很真实的故事,更多的是充满神奇的想象力创意十足的故事。最让人喜欢的是这个绘本里面的插图,简直太有想象力了。后来,在统编版三年级语文书上,居然发现了这篇故事(不知什么原因,现在已经删了),但是,说实话,一到了教材中,瞬间就觉得有些本能的反感,不知道上因为没有插图还是怎么回事,现在想来,大概是因为作为教材的故事多了任务与目的性,让我们不能很放松很自然地去读一个有趣的故事。所以,有趣的故事瞬间变得索然无味,至少是不美好了。
再说说所谓的阅读指导书目之类的,老实说,在图书馆借书的时候,不管借什么名著之类的,最讨厌的就是旁边写各种分析,文中用波浪线画各种句子的书,因为这些标记字里行间透着几个字“你要怎么怎么样读”,可是,我明明只是对故事感兴趣,想了解故事而已,不想摘抄词语不想思考问题。
再说说现在的阅读打卡,孩子上幼儿园时也有过类似的活动,不少学校都有这样的活动,多是作为正面宣传的。但是,说实话,如果对于真正爱读书的人来说,这样的作业是枷锁是负担,至少是得浪费时间的。我本来写完作业就可以尽情看书了,可是现在却要挤出十分钟假装读一段并且录制下来,我得录完发出去完成作业才能真正静下来读书,这不是浪费时间吗?对于从来不看书的人来说,这倒是有帮助,至少读了十分钟或者五分钟,但是对于把读书当成放松手段当成乐趣的人来说,这样的作业只能浪费时间而已。
什么时候我们能去掉这些外在的目的性,单纯的去读书,享受读书的乐趣,还读书一块净土呢?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