假如我们把教育孩子的工作比作现代现代企业经营,那么学校与家庭应该是合伙人,其中,家长是企业的创始人,学校是企业的CEO,两者是共赢共输的关系。那么家长和学校应该如何合作,如何通过共同的努力把孩子教育的更好呢?
首先,作为合作者,家、校要加强沟通、交流。通常老师请家长到学校去,家长的第一反应往往是孩子在学校出事了,否则老师是不会请家长去学校的。或者家长和学校老师对一个错误的思维定式,认为乖巧听话,成绩优秀的孩子不需要家校间的沟通交流,只有孩子出现问题的,还要加强沟通交流。
我认为有效的家校合作是通过双方的沟通交流,是家长和老师了解孩子成长的需求,帮助孩子飞得更高。“幸福无顶点,痛苦无底线”,就是孩子教育得再好,也还是有上升的空间;孩子存在的问题再多,也还是不要放弃,继续努力教育。有的家长觉得自己的孩子成绩不理想就放弃对孩子的教育,不与老师沟通、交流。这种想法错误在于,认为家校合作就是为了提高孩子的学习成绩,其实,即使孩子在学校时学习成绩不理想,在社会上也可能打拼出一片天地。因此,对于学校和家长来说,永远都不要放弃对任何孩子的教育。
第二。家校合作需要家长,老师互相尊重。有这么一句话,信任能培养信任,爱心能培育爱心。其实,家长对老师、学校尊重,也就是尊重自己的孩子。老师需要全社会的尊重、认可,从而感受到职业尊严,并因此而感到自豪。只有这样,老师才能潜心教书育人,孩子才会得到更好的教育。反过来说,老师尊重家长也是尊重自己的工作,敬畏自己的岗位,尊重自己的价值。倘若老师不尊重家长,家长又怎么配合老师的工作呢?
三、家长与学校老师应互惠互利,互通互敬,。互惠互利——把学生教好,是双方共同的期望;互通——信息互通,老师需要通过家长了解学生的性格、兴趣、生活习惯等,家长需要通过老师了解孩子在学校的学习情况,与同学相处的情况、是否积极参加学习活动等,互敬——相互尊敬,双方应该是平等的,不是谁求谁、谁高于谁的关系。
家长往往还存在一个认识上的误区,认为孩子进入学校后,自己的教育职责就完成了,甚至以消费者的眼光来要求、评价学校。其实,家长和学校是合作人,二者意见不统一时,可以坐下来商量。家长和学校只有合作、协调、沟通、互相帮助,才能让孩子越来越朝好的方向发展。只有在平等,友善,和谐的家校合作环境中成长起来,孩子心中才更加充满善和爱,他们对未来才会更加充满希望。
第四、家长和学校应该为孩子营造健康,积极向上,快乐的学习成长环境。对于新教育来说,就是家校共同给孩子创造一个良好的读书氛围。
一个地方如果不重视教育,就难以出现的优秀人才,也就难有大的发展,我们需要共同努力,在社会上、学校里、家庭中营造读书的好环境。“水清鱼儿就快乐”,“水”就是学习环境,“鱼儿”就是我们的孩子。为了鱼儿快乐成长,每个人都有责任保护、维护水的质量。尊重教师,尊重学校,尊重老师,也就是尊重我们的未来。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