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知道什么时候开始,对于文字,我已经更多的转向了敬畏。对于那些以文采而自恃的人,我的态度已经从艳羡转向了淡然。
慢慢觉得:文字的力量,向来与文采没多大关系。真正的写作者,都是绞尽脑汁地删繁就简,文采很多时候就像亮丽的颜色,动人的妆容,引人入胜,但要是仅仅是文采动人,那便成了绣花枕头,外强中干。
文字,大概是这个世界上最适合沉重的东西了。
和文字为伴,多数是不快乐的。首先你需要绝对的安静,你需要在脑海中翻箱倒柜,至于你究竟会找到什么尘灰覆盖的东西,是你无法控制的。
再而,文字在书写的过程就会慢慢脱离你的控制,它是由你的思想而结晶,但是为了通顺和达意却仿佛多了一丝陌生,大概那感觉就像每个父母也不会百分百了解自己的孩子。
文字,从来不是闭门造车之物。它不是艺术品,凭借一时的灵感而跃然纸上,万古不朽;它也不是酿制品,制作时间和品质并没有什么直接的联系。
文字更多的由阅历打造。一昧追求文采,是幼稚的,就像一个期待得到表扬的孩子;一味追求深刻,也是幼稚的,繁琐和无聊是你生活中不得不打发的东西。
一个具备一定的文化素养的人,在这个时代已经是再正常不过的了。善于表达已经被现代人定义为一种需求。而当这个人同时也具备善思的大脑,开阔的眼界,那么便会执笔如有神,鲜活的文字会如同绸缎般从手中流出。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这句话也很恰当地形容了写作。如果你只爱天马行空,而丝毫不浸思你自己的人生,那么你这个人其实是危险的,是无病呻吟的。
文字,向来都是公平的。每个人都能藉由文字而兀自飞翔;但文字又是狭隘的,如果没得到足够的共鸣总是难以被盛载。
每次提笔,或者码字,总觉得大脑处于混沌状态,有时像放飞了自我,有时像被一些琐事所绊脚,难以为继。
整个过程,除了眼睛在动,大概其他四官都处于废置状态,简称面无表情。
写的东西,审阅的时候总是或多或少带着点旁观者的角度,总希望它赏心悦目,通畅达意,不仅仅自己觉得不错。
写完,或者直接掷笔,要么再回过头看多一遍,如同改卷老师却没有参考答案一般,总觉得有点陌生又有点奇怪。
写作,实在不是享受的过程。
但是往往想说点什么的时候又让人难舍难分。
文字终究是苦旅。
它给人的乐,也是属于某一些有心人士。
对于缔造者而言,这是一段漫漫长路,堪称呕心沥血。
从前希望当一个作家,现在希望可以肤浅的写点东西。毕竟感受的东西总是有限,有一些深刻的部分,就淡淡而过吧。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