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限相思“人归后”

作者: 板栗李子 | 来源:发表于2019-06-26 16:34 被阅读0次

                             无限相思“人归后”     ---《点绛唇》赏析                          

                                                   点绛唇

                                                     魏夫人

                         波上清风,画船明月人归后。渐消残酒,独自凭栏久。

                           聚散匆匆,此恨年年有。重回首,淡烟疏柳,隐隐芜城漏。

         魏夫人,生卒年不详,名玩。襄阳(今属湖北襄樊)人。魏泰之姊,曾布之妻。曾布官至丞相,夫人封鲁国夫人。其词风流含蓄,情致隽永,多闺中忆远之作。 吴蘅照说:“言情之词,必藉景色映托,乃具深婉流美之致。”(《莲子居词话》)魏夫人的《点绛唇》正具有这种特色。

       词的上片先写景“波上清风,画船明月”,好美的景致:皎洁的明月下,一艘装饰华美的游船荡漾在湖面上,微风轻送,波光粼粼。这个时候最适合你浓我情,相依相伴。可相依的人儿却已归去,一句“人归后”大煞风景。我们不知“相依的人儿”为何离开,只看见“人归后”的形单影只。景色越迷人,心儿越孤单。词人开头就借美景反衬女主孤独的凄凉,为下文女主的忧思做好了铺垫。

        “渐消残酒”中“残酒”指残留的醉意。从这句中我们可以得知女主与相送的人儿筵席间是怎样的情深意长,缱绻叮咛,难舍难分。不忍相送,醉意离别。酒醒时分,独自久久凭栏立。一人,一栏。优美的意境,孤独的背影,令人黯然神伤。

       月夜的伫望,引发女主无限的凝想:“聚散匆匆,此恨年年有”。苏轼也曾说“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这样聚聚散散,每年都是会有的,按理早已习惯,可为何还是莫名的忧伤?“重回首”往昔岁月,女主心中早已波涛汹涌,思绪翻飞间,时间飞逝。猛然,远处的芜城传来隐隐的更鼓声,原来夜已深,只有残月映射下的两行疏柳、几缕淡烟,依稀可辨。

          这首词以景开始,以景结束。词中对女主人公自我形象的描写着墨不多,主写月夜送别,侧重点在女主的忧思。别后月夜的伫望和凝想,摄取清风、明月、淡烟、疏柳、隐隐鼓漏等清丽秀逸的景物来衬映烘托,创造出一个优美的意境。一切景语皆情语,这首词中词人深情诚笃的心灵也宛然在目。朱熹曾将魏夫人与李清照并提,说是“本朝妇人能文者,唯魏夫人及李易安二人而已”。清人陈焯亦云:“魏夫人词笔颇有超迈处,虽非易安之敌,亦未易才也。”从这些评价中,足见此词作者艺术功力之高。此词借景色之映托以言情,具深婉流美之致,显示了作者不凡的艺术才情。

相关文章

  • 无限相思“人归后”

    无限相思“人归后” ---《点绛唇》赏析 ...

  • 一位兵哥哥笔下的异地恋,写不尽的爱与哀愁

    忆秦娥·长相思 少年游,江南求学别伊人。别伊人,春归梦断,相思情深。 日夜念君不见君,无限山河无限恨。漫漫红尘,寂...

  • 南木作品《003》

    《相思知》 相思知滋味 夜深孤独盼君归 思浓无限泪 相思比蔷薇 静静绽放无人催 问君忙不归 想思想酒杯 独斟自饮去...

  • 人归后

    三楼,落地窗。我坐在窗前,注视窗外的世界。 远山淡影。金色的太阳正缓缓沉入群山的怀抱。现在已经是傍晚了吗?我不禁疑...

  • 忆秦娥·长相思

    少年游,江南求学别伊人。别伊人,春归梦断,相思情深。 日夜念君不见君,无限山河无限恨。漫漫红尘,寂寂我心。

  • 夕阳楼

    作/康乐 故人一去何时回, 孤倚楼台望雁归。 又是秋阳斜照处, 相思无限伴夕晖。

  • 秋意浓

    桂花落尽山寺空,人闲灯后白发生; 都道相思催人老,哪知秋深归意浓。

  • 归期

    清秋不住愁,梅开相思瘦。 问君几时归,梦里黄昏后。

  • 念无期

    遥望天上星,寄去相思意。 坐等离人归,离人无归期。

  • 人归落雁后

    在我上小学四年级的时候,小波一家从东北搬回村子。他们家“出走”东北很多年,在那边生活的并不如意,见老家人过得都不错...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无限相思“人归后”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imwuqc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