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终于结束了新教师展示课,同时也为2018年的工作画上一个完整的句号,短短四个月,于我的一生不算漫长,但是当它同样是我正式工作的第一个学期后,就多了很多的意义。
阅读教学
一、教学没有那么容易(第一次被听课)
当语文老师的第一个学期,我最大的感受是心虚。真正当老师和自己实习的时候感受完全不一样,每天都有新的课上,每节课都有新的问题出现,每课的目标都不知道到底落没落实。
还记得我第一天走进语文课堂的情景,在简单说完我的预习要求之后,我就开始上课了。拿着准备好的《我们爱你,中国》的教案,半紧张半磕巴地讲着,时不时还谨慎地停下来问问,你们听明白了吗?然后迎来孩子似懂非懂的明白回应,之后继续往下讲。其实那节课下来,我都不知道孩子们到底听没听明白,我只是按照书后习题把该讲的都讲了。
开学的第一次被听课,那时还是一个彻底的小白,甚至连精备教案都不会,随便准备了大框架,剩下的就等着自由发挥了。殊不知,自己都没完全搞懂的课文,怎么可能给孩子讲明白呢。虽然教师用书被我圈了又圈,批了又批,但是最终我讲出来的东西,依旧差劲。后来主任和校长分别说了很多,但我只记得两条:一是读书读得少,二是要扎扎实实地落实环节。但是到底要怎么读,所谓的以读带讲是什么意思,到底要如何落实,什么才算扎实的一节课,我都不知道。虽然后来我尽量多问多看多想,却也一直浑浑噩噩的。
二、在备课中发现问题(第二次被听课)
和我接触到的大多数老师都一样,大家都不愿意被听一节没有准备的常规课,尤其是以同事身份。所以从开学到这次上课,除了偶尔找师傅问问课,其他时间我大多数自己摸索。直到每年一轮的语文教师展示课,我才第一次听大家上课。也是那时,才知道自己上课到底有多差。办公室老师太强大了,每个问题和环节都扎扎实实的,最重要的,材料准备的还特别充足,再加上老教师的气场。听完他们的课,我就知道我的课烂极了。虽然我也能安慰自己这是一节展示课,但是我心里很清楚,他们的常规课除了不会准备的这么充足,其他的只是常规课的一个缩影。从那时起,我知道一节好课真的没有我想象的那么简单。
但也正是这次上课,才让我一点一点地发现问题,看到自己的不足。还记得初备课,我依旧沿袭最初的习惯,设计大框架,其他的靠课堂发挥。但是当我把稿给师傅后,师傅严肃地告诉我,这样肯定不行,让我回去细化备课。
然后我才又问小伙伴,和小伙伴一起备课的过程中,我才意识到我这么久以来都不叫备课,充其量只能称作为看教学建议。
备课步骤:
1.对照课程标准和课后习题,明确本节课的教学目标。
2.深入阅读课文,寻找一个可以支撑本节课的大问题,并围绕大问题设计教学。
3.思考多种多样的教学环节。
4.拓展(必须要有,最好一代多)
在我以为这样备课备出来的就是足够好时,又再一次被打脸了,因为接下来更细化的教学内容,才真正让我抓耳挠腮。
细化备课:
1.在核心大问题下,明确所有小问题的教学方式设计
2.每个小问题的导语怎么说,教师怎么评价,都要注意。
虽然放在这儿的原则看似只有两条,但是当我实际去做的时候发现太难了。缺乏经验导致我做不了合理的预设,没有经过专业的备课上课导致我想不了那么齐全,所以我设计出来的课,实际上的效果和我预想的效果差距很大
包括后来实际讲的课,加上前期心态就崩了,所以一直在依赖教案,整个人都很混乱。
三、在上课中意识到自己的不足(第三次被听课)
第三次正式上课之前,已经试讲过5遍了,我能在工作第一年遇到这么好的同事真的挺幸运的,本来已经期末了,大家都是快点结课快点复习,尤其是我在五年级,还有可能面临抽测的风险,但是我们办公室的老师把课都给我留着。我讲第二课时时和的第一课时最远差两周左右。办公室老师一直帮我听课,给我提建议,超级感谢他们。
也正是在这五遍试讲的过程中,我才发现我的很多问题,说实话这次备课也没有一字一句的备,但是有了上次的经验,大概知道自己上的时候需要什么,先来说说五遍试讲:
第一遍是在我师傅的班上讲的,每次在我师傅的班里试讲都很顺畅,这次我终于知道,在师傅班里能上的如此顺畅,和师傅平时课上的训练有很大的关系。学生能抓到老师说的要点,知道老师提问是在问什么,这和老师的训练有很大的关系。
第二遍是在另一个班里,当时在他们两班就觉得上课上得特别费劲,开始我不知道原因,后来慢慢知道,有的孩子的确是抓不到那个点的。我这次在我们班正式讲也有这个感觉,他们真的是抓不到核心的要点。
我想这和我这四个月对孩子的训练有很大的关系吧,毕竟我们班的课程最初都是以我的讲为主,对他们思考问题和读书的训练远远不够,希望明年我能在阅读理解能力、表达分析能力等方面获得提升。
第四遍试讲给我最大的感受就是孩子们有规矩,习惯非常好,回答问题虽然不像第一班那样抓准点,但是回答的时候就知道孩子们平时没少受训练。
第五个班的孩子们公认的聪明,而我在他们班一起被孩子们牵着走,有时候孩子们回答问题太积极了,我也只能把机会留给更多的孩子说。
六次下来,我发现了很多的问题,正好梳理一下:
1.关于教学设计,这次依旧是全课的一个大问题,但做得不足的是没有结合课标做一个完整的分析,所以课程的深度在我这里是觉得不足的。
2.关于小环节的设计,我这几次上课最大的感受就是不知道什么叫扎实,比如《军神》中描写刘伯承在手术中一声不吭的段落,其实我现在也不知道让孩子掌握到什么程度孩子是懂了,我只能让孩子读,自己体会情感。(其实联系写作,写出来的东西不就是为了表达情感吗,所以最后能体现他们理解作者情感或者人物情感是不是就可以了呢)
3.关于评价语。对于我来说,评价语一直很尴尬,以前就是单纯重复孩子的话,后来会用好、真棒这类对孩子们没影响的话,但是那天燕儿姐告诉我,我要用评价语引导孩子,然后燕姐在我们班试讲的时候我发现燕姐特别擅长用评价语引导和激励孩子,无论是调动孩子们回答问题的积极性上还是给其他孩子引导,都是我要学习的。
4.关于引导语。好几个老师都告诉我语文老师要有语文教师的素养,自身的文学底蕴一定要有,但是我就是一个小白,所以接下来我也要多看书,每天和孩子们一起打卡读书。在读书的过程中积累语言,让自己厚重起来。
5.关于朗读和输出。以前在乎学生文章主要内容的提取和概括能力,忽略了朗读,只是为读而读,套路固定。但我这次意识到学生在第二课时找不到点还是因为没有读明白,所以接下来一定要加入朗读的训练,读出情感了,就证明理解了,剩下的就是表达能力了。用读来证明自己理解了,但是不仅仅要有输入的过程,输出的过程也很重要。如何输出是我平时要加重训练的。
6.学生为主体不仅仅是口号,更应该表现在我的课堂行为中。我这次上课总是把学生往我PPT的顺序上拽,其实如果我用超链接做足准备,就可以跟着学生走了,下次PPT要用心一些。接下来属于学生的时间,无论学生说到哪,我要有跟着学生走的能力,这需要我备课的时候做充足的准备。
虽然我不能以后保证每节课都如此,耗费好几周的功夫,但是我觉得两周要有一次这样的精备课,同时也要思考我在这一单元主要想锻炼孩子的什么能力。我现在在阅读教学上还有很多不足,希望下学期能改善。
写作教学
写作一直是我喜欢的,读书少,思维不清,所以写给我更多的思考时间,也能让我啰里八嗦地表达清楚。
但是很遗憾,我写不出来很好的作品,同样我也不会教学生写作,我尝试过一些探索,例如让他们列提纲,给他们思路,有一定写作基础的同学能够根据我说的写出来很好的作品多,没有基础的同学理解不了。
但是对于那些理解能力强的同学,我并不能给他们更多的指导了,因为我能力就限在这儿了,所以接下来我一定要提升我的写作能力,一定要让自己有一桶水,再选择合适的一碗给孩子。
接下来的写作教学的研究肯定要用我寒假大部分的时间,我一定要好好研究,无论是自己写作的提升还是教学。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