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有一位朋友家境富足,教育良好,但我们有过非常激烈的争执,比如我觉得国内发展前景好,没必要一心在国外扎根,这位朋友觉得国外的文化环境无可比拟,不是我等短视之辈可以理解的,再比如,我觉得人要不违背自己的内心,要做自己真正想做的事,这位朋友觉得,在得到自己想要的东西之前,受点委屈,付出点代价也是应该的,等等这类。当时我觉得大概人家路子野,见多识广,想法思路自然不同,但是,当我接触了一些农村县城通过读书出头的人之后,我竟然发现了他们与我这位朋友惊人的相似之处,说实话,这明明就是两个世界的人,一个是自幼名校,本科就去欧洲,一个是自幼苦读很少娱乐,这样的两种人,怎么可能会相似,尤其怎么可能在思维上有一致性,比如都喜欢把问题推给别人,都坚信富贵险中求,都不愿意踏实的努力等等。然后我深究了一下,我这位朋友虽然家境富裕,但六岁以前一直跟奶奶在县城长大,父母在省会工作,上小学才开始跟父母在一起,本来我并不觉得这几年有什么重要,毕竟她的父母给她的也是当地最好的教育,可是没想到,若干年后的她竟然还是这样的想法,现在我意识到很可能人的思维模式是先天后者六岁以前就决定了很大一部分,后期的成长只是在行为上的校正,也就是真的是江山易改本性难移,这个不是青少年时代甚至成年以后可以改变的,可见童年时期的引导与陪伴是多么重要。同时,最好的教育不是名校名师,是父母的用心与真爱。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