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开车的时候在“得到”APP上听到这本《环保的暴力》,感觉我的几个习惯认知有点被颠覆了。

一是全球变暖和人类活动没太大关系。从小到大我们接触到的信息,不管是有意还是无意,都会诉说这样一个现象,那就是频繁出现的暖冬意味着全球正在逐渐变暖,说到全球变暖我们马上就会想到人类生产排放的大量二氧化碳。但这本书却告诉我们,人类活动对气温的上升影响非常小,小到什么程度?十九世纪60年代到现在,全球平均气温只上升了0.6℃。除了升温幅度小,如今的气温也并不算高。商朝和唐朝的气温就比现在高。听到这里,我想起高中时候的地理课本中有一张图表,告诉我们全球气温的变化是有周期性波动的。唐朝时期我国气温比现在还热,加上当时以胖为美,胖美人为了翩翩起舞穿的衣服就越来越薄,所以有了后世眼中唐朝舞女人胖衣轻的飘逸形象。
二是人类导致全球变暖一说并未得到科学界的一致认可。《独立决策者摘要》《海德堡呼吁》《莱比锡宣言》等研究成果都在揭示同样的一个事实,那就是人类活动导致全球变暖这个说法至今并没有得到科学界的一致认可。当然,这并不意味着我们应该放任环境污染不管,生产过程中“三废”的排放虽然对全球变暖没有太大影响,却对生活在附近的人类有严重的危害。因此这本书并不是一个科学狂人写出来反对环保的,而是一位经济学家、国家管理者(作者写作时任捷克总统)写出来反对极端环保主义的。那么说到这儿就不得不提,为什么虽然有大量的事实可以证实人类导致全球变暖一说不靠谱,而我们大部分人却对此并不了解呢?这就要提到被颠覆的第三个习惯认知了。
三是极端环保主义是一种专制的意识形态。我原本一直将环保主义者视为理性的科学崇拜者,但是这本书的几个案例,却让我看到他们背后的一些问题。案例1:前英国环境部部长曾经说:“我们不允许恐怖分子在媒体上露面,同样地,我们也不能让怀疑全球变暖的观点在媒体上出现。”仔细回味这句话,你会发现这背后的逻辑是可怕的,这是一种将自身信仰凌驾于国民基本权力之上的做法,在这个过程中道德优越感合理化了其专制行为。案例2:丹麦统计学家隆伯格经过计算发现,假如《京都协议书》能在21世纪被不折不扣地完全执行,那么全球变暖的时间,也仅仅会推迟5年。美国科学家迈克尔斯算出即使所有国家都严格遵守《京都协议书》,那么每50年气温也只会降低0.096℃。这个结果让我大跌眼镜,换句话说,《京都协议书》的可行性几乎为零,反而更像是各个国家向环保主义者摆出的一种姿态。那如果要完全按照环保主义者的设想,该怎么做呢?案例3:气象学家弗雷德·辛格的著作说,要想保持大气中的二氧化碳水平,就需要把全球碳排量减少60%到80%。这基本上也就意味着全球经济面临完全停滞了。
那么回到第二部分结尾处的问题,为什么我们大部分人并不了解上面的后两个案例呢?我想主要有两个原因:一是生存危机这个话题在宣传的过程中很容易发生自传播。看微信朋友圈转发量比较高的文章都有哪些?里面肯定有涉及食品安全之类危及我们生存的话题。同理,极端环保主义者在宣传自己的理论时,这类话题很容易被人们自发的传播出去,从而形成固有观念。二是环保这个话题很符合政治竞争的需要。一个政客要争取更多民意和票数,立意高远又难以验证的环保问题绝对是一个好话题。
总得来说,极端环保主义者要求通过限制人类经济和科技发展,换取相对平衡稳定的地球生态现状。本书的作者认为,我们应该在不断改善周边生活环境的基础上继续发展经济和科技,不要过多考虑全球变暖这种宇宙级的问题。听完这本书,我的感觉是,我们要区分开普通环保主义者和极端环保主义者,他们在本质上是有区别的,因为大部分普通环保主义者对人类生存状态的关注和对环境污染的担忧与常人无异,他们只是比普通人掌握更多环保知识,并出于恐惧而投身环保宣传,然而这些恐惧却并不一定都是事实,其中很多是来自于极端环保主义者的刻意渲染。我们最需要警惕的是那些将自身置于道德制高点,用加工过的所谓“事实”和“科学”影响大众,进而满足个人意愿的人。这样的人绝不仅仅只有极端环保主义者,还有四处走穴,以骗眼泪为生,鼓吹回归传统孝道的“假国学大师”等变异形式。每个人的生活阅历有限,多读书,读好书,还是可以给我们带来不一样的精神力量。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