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经我说过要讲讲香港的政治制度,今天我就来说一说香港最具特色的反腐机构——廉政公署,英文简称ICAC,说说他的前世今生。
现在的香港已然是一个廉洁程度比较高的地区,在国际廉政组织的调查廉洁度排名中高居14位,高于美国和日本等国。但是香港在上世纪七十年代却是个乌烟瘴气,腐败丛生的地方,那么香港是如何解决腐败这个世界性难题的呢?
香港的腐败是有原因的。首先香港的经济较为发达,商业繁荣,上世纪七十年代被称为“亚洲四小龙”,这也是腐败的经济基础。“末日情结”推波助澜,由于中国大陆实力的增强,香港人已经预见到了香港的回归,香港迟早会“变天”,那么香港高层的英国官员地位和前途就会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在这种“末日情结”的环境中,官员普遍产生了“能捞一把,就捞一把”的想法。
《五亿探长雷诺传》总之,在各种原因的共同作用下,造成了极其严重的后果。香港政府从上到下,一贪到底,反贪机构形同虚设,香港的警界更是贪腐的重灾区,收黑钱,打保护伞,只要有好处,什么都干,香港的治安可想而知,香港人民怨声载道。有一部香港电影《五亿探长雷诺传》就是根据真人真事改编,原型就是前香港最高华人探长吕乐,影片真实地展现了当时的糟糕情况。
民怨的导火索——“葛柏案”,葛柏是香港九龙司司长,香港政府的高层官员,1973年,香港爆出了葛柏的贪污丑闻,而且数额巨大。这一下子引爆了积压已久的民怨,香港人民要求必须将葛柏绳之以法。结果葛柏听到风声,潜逃回了英国,这就更加坐实了贪污罪名。香港人民走上街头,示威游行,要求将葛柏抓回香港,严惩罪犯。
香港民众要求严惩葛柏在民众巨大的压力之下,香港政府将葛柏引渡回香港,准备审判葛柏。但是香港民众不信任香港政府,认为你们会“官官相护,蛇鼠一窝”。在这样的压力之下,港督想了一个办法,由港督牵头,组织一批全新的人马,只对港督我一个人负责,可以越过任何的政府机关调查案件。这也就是廉政公署的雏形。
但是万事开头难,廉政公署作为一个全新的机构,公信力还未建立起来。不少民众怀疑它就是“一阵风”的产物。但是廉政公署并非他们想象的那样,一上任就开始调查“葛柏案”,并且找到了证人和葛柏贪污的确凿证据,将葛柏送进了监狱,同时也赢得了民众的信任和支持。
1974年廉政公署正式成立,继续进行着不留情面的肃贪工作,接连扳倒了几个警界的高层,揪出了众多的小探警。香港警界大为震动,一时间人人自危,害怕被调查(因为他们都不干净)。但是与其这样坐以待毙,还不如主动出击,警界联合起来做困兽犹斗状,准备殊死一搏。警界家属在公园集会,示威抗议,并且冲入廉政公署,打伤了廉政公署的工作人员。与此同时,警界向政府继续施压,以全体警察集体罢工72小时相要挟,抗议廉政公署对警界的“赶尽杀绝”。
面对香港治安随时崩盘的危急局面,到底是坚持原则,还是向警界让步。港督也是犹豫不决,如果选择前者,那必将是一场鱼死网破,虽然很有可能获得胜利,但损失恐怕是难以承受的。如果选择后者,廉贞公署就会夭折。权衡利弊之后,港督最终选择了后者,宣布了特赦令:1977年1月1日之前的贪腐罪行一律不予追究,但是在1977年1月1日之后的罪行严惩不贷。剑拔弩张的警界获悉后,同意了政府的处理意见,重新回到了政府的怀抱,继续履行起维持香港治安的职责,危机就此解除,香港重回和平。
不得不说这是个睿智的决定,在今人看来这样的选择有失原则,但这却是最好的解决办法,以退为进不失为另一种智慧。
廉政公署成立四十周年经历了这场生死风波之后,廉政公署蓬勃发展,至今独特的廉政公署已经成立了四十余年,香港的长治久安,清正廉洁,廉政公署功不可没。
有人会问既然廉政公署这么厉害,只对港督一个人负责,可以超越一切政府机构进行调查,那么他的权力不是太大了吗?而且还有点类似于明朝的东厂。一点不错,他又被人成为“现代东厂”,但是他不同于东厂之处就是他的高明之处,廉政公署看似权力巨大,但是他只具有调查权,至于审判,关押之类的权力都属于法院等机构,这也就避免了廉政公署的“一家独大”。
面对大陆的反腐困局,有人建议将廉政公署复制到大陆。但是我个人认为,时机并不成熟。最大的问题就是,香港与大陆的政治制度不同,如果将廉政公署引入,权力的对接,分配,合作都会很混乱,若要引入,与之相符的政治制度是基础。再有就是,香港是个弹丸之地,可以直接向最高长官负责,工作人员不多也就千余人,但是到了大陆,应该向谁负责?,又需要多少人呢?说起来都是问题。
在我看来,照抄照搬并不现实,但蕴含其中的道理经验借鉴一下还是可以的。、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