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梁树丽
我们的大量烦恼其实都是来自于我们认为自己跟别人不一样。我们认为自己不应该被那样对待,我们认为自己似乎应该那样,这种想法会使得你特别的痛苦。因此当你能够拜佛拜下去,虔诚地表示自己只是一个普通人的时候,实际上你的幸福感就已经提升了。
生活中求而不得的是常态,人生不如意事常八九,所以求而不得是一种常态。
老五这段时间一直在追问我:你对佛法的看法是什么?你会信佛吗?我不知道她执着这个问题的缘由,或许她只是想从我这里确认答案。
佛法为什么可贵?不仅是因为它能够帮助你实现这个愿望,它能帮你积攒福报,实现愿望。不是因为这个,更是因为当你的愿望落空的时候,它能够引导你放下失望、恐惧和执着。
一个普通人在没有达成目的的时候,他会恐惧、失望、执着、生气、愤恨、闷闷不乐,觉得自己受到了不公平的对待等等都会有。但是佛教告诉你,你学了佛教之后,你会知道说,这一切都是因缘和合的结果。
所以佛教教大家通过这些不圆满、不稳定的这个现象,能够感受到内心的喜悦和清净,这才是我们需要去学习的东西。
佛法的修行就是要学习以正确的方法创造正确的条件去实现自由和安乐,这是每个人在平凡生活中都可以去做的一件事。
很多时候我们容易成为情绪的奴隶。你自己并没有做主,是你的情绪在做主,你的情绪导致你说了不恰当的话,有了错误的思想和做法。
佛法修行的基础是你要有一颗真诚善意不用自己的狭隘去揣度评价他人的心。
很多时候我们很难获得内心的平静。现在的这些科技没有使得人们变得更清醒,而使我们变得更忙乱,我们也变得更加敏感和焦躁,甚至疲倦不堪。
把自己生活变得简单一点。每天拿着个手机不停地刷,刷微博、刷微信、看别人的图,那些消息真的对你就那么重要吗?因为每天不停地刷,看的真的很多是废话,很多没用的东西,让他心乱的东西,挑动你情绪的东西,让你生气愤恨的东西,特别多。所以让你心安静,简单的方法,是你首先远离这些没有用的信息,我们需要改变的是价值观。
你的心中越焦躁,说明你执着得越多。回归内心的平静必须从淡化内心的执着入手,你执着东西太多,想要东西太多,所以才会觉得心乱,才会去在乎那些星星点点。
当我们缺乏对痛苦的包容和忍耐的时候,才会让我们变得脆弱不堪。因为我们拒绝痛苦,我们讨厌痛苦,所以当痛苦发生的时候,我们才会变得特别的脆弱,才会容易被击溃。
很多时候我们会用低姿态处理面对的各种问题,只是不想用痛苦的情绪来影响自己,无谓地纠缠在愤愤不平的情绪当中罢了。
如果你把自己的快乐关系在他人的反应的上面,你把自己的快乐跟别人的态度相结合,那么恐怕你永远都不会得到安宁。
安乐是内心的感受,获得安乐是一种内心的感受。当我们慈悲对人的时候,在任何情况之下,我们都能够坚守住内心的善良并且不期待对方立刻回馈我们同样的善心。我们的内心就会越来越开阔,越坚强,这就是安乐的源泉。
所以你行所当行就好了,你自己只做你自己认为应该做的慈悲的事就好了,不要说他们给我什么回报,这件事才值。那样的话你的发心就不清净,所以就会导致你更多的烦恼产生。
佛法并不远,佛法就是让我们内心变得更加平和的东西,更加平安喜乐的东西。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