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第三十章东林书院盛名遭忌魏氏公公伺机揽权(一)

第三十章东林书院盛名遭忌魏氏公公伺机揽权(一)

作者: 晓粥粥侃历史 | 来源:发表于2020-11-29 11:00 被阅读0次

        我们依然是书承前文,再啰嗦啰嗦东林书院的事儿。1594年(万历二十二年)九月,顾宪成从北京回到故乡泾里。由于他在朝为官时积劳成疾,加之突遭褫夺,冤屈难平,所以经过舟车劳顿后变得体质极差,各种大病小病纷至沓来,生命一次次陷入垂危的境地(听说把吊死鬼都给气够呛,来来回回走了好几次)。但这并没有使他放弃自己的理想抱负,虽然已经不在官场混了,但给家乡做些有益的事儿还是可以的嘛!

  古往今来,但凡那些遭贬谪的官员哪,大概后来都在诗歌创作方面造诣颇深,盛名远播。我们的顾宪成也不例外。他首先想到的是讲学,他认为讲学可以传播知识,匡扶正道,为国家培养人才,这与他的政治主张不谋而合,于是他决定把精力集中放到讲学上来。

  讲学需要几大要素:

  第一,讲学者必须要有真才实学,我们的顾宪成就是这号人。看他以前的事迹就知道了。1576年,顾宪成参加乡试(省级考试)得解元(第一名);1580年参加会试(国家级考试)中进士,被录取为二甲第二名(这是个什么概念呢。想必大家对这个一甲二甲三甲不是很了解吧!那我就说一下子,古代科举,分一二三甲,其中一甲赐进士及第,一二三名分别为状元、榜眼、探花,这个大家熟,合称“三甲鼎”;二甲若干名,赐进士出身;三甲若干名,赐同进士出身。二甲第二名就是全国统一考试第五名的样子,你说我们的老顾同志牛不牛吧!)。所以说,老顾同志来讲学那简直是庖丁解牛---游刃有余啊!

  第二个因素,讲学得有人来听才是啊!但这可难不倒我们的老顾同志,以他多年混迹官场的声望,吸引个千八百人的听讲团那还不是易如反掌嘛!不仅如此,顾宪成还学习圣贤孔子的做法,不仅引进来,还走出去(有木有听着很熟悉,对这就是开放),经常到苏州、常州、宜兴等地去讲学,与那会儿比较有名的一群人---吴中学者共同研讨学术。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第三十章东林书院盛名遭忌魏氏公公伺机揽权(一)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innqik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