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电影影评文艺调频
“hey,要和那个紫色房子里的孩子玩耍吗?”

“hey,要和那个紫色房子里的孩子玩耍吗?”

作者: 五淼 | 来源:发表于2018-07-08 22:56 被阅读26次

傍晚经过护城河的附近,抬头时看到了玫瑰色的晚霞。一时间陷入了恍惚,想起半年前看过的一部电影,也是同样浪漫的色调,同样失落又孤单的心境。

《佛罗里达乐园》。

这是一部无法简单去定义的电影。

明亮绚烂的色彩充斥在整部电影之中,紫色,粉色的房屋,黑夜里的烟花,雨后的彩虹,浓浓的热带风光,以及女主角糖果色的服装,一切看起来都简直像从迪士尼里走出的梦幻场景,但电影的剧情却又是残酷又无奈的。

住在迪士尼乐园外的廉价汽车旅馆里的女孩穆妮和母亲两人住在一起,过着拮据的生活,穆妮的母亲是一位任性无理的“大孩子”,为了筹到房租,做了许多并不光彩的工作,旅店的观众管理者鲍比是一位善良的中年男人,在无形中关心和帮助着穆妮一家。

然而现实总是残酷的,由于穆妮的母亲涉嫌卖淫并被认为管理不当,孩子与母亲被迫分开,而曾今在乐园外贫穷却快乐的时光,也终将不复存在。

肖恩·贝克是一位徘徊在好莱坞之外却才气逼人的导演,他的作品总是特立独行,喜欢以贫民阶级为电影的主体,配上绚丽浪漫的色彩,似乎想要告诉我们就算身处贫民窟,也可以拥有美好梦幻的生活。

但是梦幻的世界终究会破灭,最终回归残酷的现实。

让我们先从人物来说起吧,电影里小女孩穆妮的母亲哈莉真的让人眼前一亮,薄荷绿的头发,颓颓的眼神,胸前繁琐的纹身以及唇钉,她酷酷的外表看起来似乎无法承担一个母亲的角色。

可实际上,脏话连篇,不修边幅的她却始终在用自己的方式爱着女儿,保护着女儿。而她对于外界的冷嘲热讽所表现的粗鲁无礼,实际上是因为内心的柔弱和不安全感。一个年轻的单亲母亲,因为拒绝了向客人提供性服务而失去了原本的工作,为了凑够房租和孩子的生活,于是又辗转尝试了许多其他的工作,卖假香水,当黄牛卖游乐园门票。

生活的残酷之处在于,许多选择并不能取决于自己,所以,无奈的哈莉最终还是选择了卖淫这条道路,当然,这也让她与孩子被迫分离。

电影里我所看到的,是一个真实的,有血有肉的“少女妈妈”的形象。当孩子犯了错,把别人的轿车弄脏,她不是随意轻浮地向对方道歉,而是让女儿带着纸巾前往犯错的地点把车子重新擦干净;贩卖香水被警察发现,逃回家的路上听见哈妮说累,默默地蹲下来把女儿背起;带女儿去蹭酒店里的自助餐,温柔地看着吃成了小花猫的女儿;搭顺风车带女儿过生日的朋友看烟花;只要出门,都会温柔地牵着女儿的手......而这一切,都无法与她给人的第一眼所挂钩。无论哈莉抽烟喝酒说脏话,这都无法阻止她是一个好的母亲。

鲍比是旅店的老板,经营着旅店的上上下下,各种琐事。但实际上他更像一个公共的家长,照顾着所有因为生活而被逼无奈的大人们,孩子们。无数次说着要赶走品行不好的哈莉,却还是默默地关心着她们一家;替旅店里无人看管的孩子们赶走不怀好意的变态;在穆妮的母亲被调查时,她温柔地安抚着孩子的情绪......他就像这个城堡的侍卫,保护着孩子的天真和幻想。

但城堡终究是假的,与迪士尼乐园一墙之隔的紫色汽车旅馆,不过只是一个底层市民居住的地方,每天都有各式各样的人迫于生活的无奈离开旅馆。无论老板多么善良温暖,也无法改变现状,这或许也是导演所想要表达的一种无奈吧。

就算我们对生活的重压无可奈何,也要努力活的更有尊严些。

傍晚,抽烟的鲍比,这样的画面让我无法忘怀

小女孩穆妮是电影的主角,而电影也是用孩子的视角来拍摄的。所以,这一切都蒙上了童真懵懂的色彩。由于生活的环境,脏话连篇的穆妮并不招每一个人的喜欢,可以说,她是一个不折不扣的熊孩子,甚至放火烧了一所废弃的房子。但同时,她也是一个六岁的,单纯的小女孩。她会哭会不理解大人的世界,会小心翼翼地吃着要来的冰淇淋,会因为失去朋友而嚎啕大哭。

穷人与富人的生活究竟有多少区别呢?放在成人世界或许可以说个三天三夜,放在一个六岁的孩子这,或许毫无差别。这可能也是导演采用孩子的视角来拍摄的原因,用天真的视角来看待世界,每一天都可以变得梦幻和美好。

最后分享一段打动我的对话:

穆妮一本正经地说出这段话时,我莫名泪目了。

生活似乎总是不尽人意,孤独也好,贫穷也罢,但无论如何也不能忘记生而为人的意义,就算我们摔倒在地上又怎么样?照样可以野蛮生长,可以为自己而快乐。

而这,或许也是导演想要给予我们的道理吧。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hey,要和那个紫色房子里的孩子玩耍吗?”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inpnuf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