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儿茵茵天生皮肤比较黝黑,虽然不算白,可是孩子健康、阳光,我从来没有在意过。和我们住同一栋楼的人,比较熟悉的妈妈们,在一起就爱聊各家的宝贝。很多的妈妈见到我,总会说一句“你家宝贝怎么那么黑呀”,我只是笑笑,没有过多的理会。
妈妈们相处久了,变得随意起来,经常相互开玩笑。有次,一个妈妈看着茵茵说“你这么黑,就叫你小黑妞,怎么样?”其他妈妈也跟着起哄,“小黑妞”“小黑妞”的叫着。孩子见妈妈们这样,挺生气,憋红了脸喊到“我不叫小黑妞,我有名字。”“你才叫小黑妞!”“你才是小黑妞!”孩子一阵乱叫。看孩子紧张的样子,妈妈们乐得哈哈大笑。有个妈妈,欢快的说到:“嘿,小黑妞,你难道是从非洲来的黑人,你的妈妈不是她。”她一边说一边指着我,“把你带到非洲去,好不好?”说着还要做出拖走孩子的样子。茵茵吓得大哭起来,紧紧的抱住了我。
在这群疯狂拿孩子打趣的妈妈面前,我心里极为不悦,知道她们都是开玩笑,我一时没有办法阻止这些行为。唯一的办法是,抱住孩子赶紧离开。孩子紧紧的抱住我,深怕我会离开,我能体会她深深的紧张和焦虑。
孩子颤巍巍的问:“妈妈,我真的是非洲人吗?”“当然不是,你是妈妈生的,是妈妈的宝贝。”“她们为什么叫我小黑妞,我很黑,很丑吗?”“我们虽然长得有些黑,可是我们并不丑。”我抚摸着孩子的头,轻轻安慰她。“哦”孩子煞有其事的点点头,眼睛里仍然有着深深的忧虑。看着孩子,我知道这事已经给她产生了不好的影响,甚至会留下心理阴影,我心里深深自责。决定用行动消除这次的影响。
教育学家尹建莉认为:“逗”孩子是一种恶习,毫无趣味,只会增加孩子的社交恐惧和对他人的你信任。经常被捉弄的孩子,会出现品德方面的缺陷,慢慢形成不信任他人、自卑和说谎的心理及习惯。她提倡,应该杜绝以成年人的快乐为中心的这种低级趣味逗乐,要“逗”孩子,就要达到让孩子愉悦开心的效果,只要发现任何人“逗”孩子的方式错了,就应该礼貌而坚决的阻止。事无巨细,家长认为的任何小事,对孩子来说都是大事。
从那以后,出门见到哪些妈妈们,我礼貌的制止了她们喊女儿为“小黑妞”,请她们呼孩子的名字。几次之后,大家都很识趣,不再有人喊这个外号,也不再有人拿孩子打趣。渐渐的,出门外出玩耍时,孩子不再躲在我的身后,蹦蹦跳跳的,见人就大声打招呼“阿姨好”“叔叔好”。大家都夸她是个懂事有礼貌的孩子。
虽然孩子不怕见人了,可是孩子心里还是有些自卑的。她常常拿着镜子照着自己,“妈妈,我为什么那么黑呀?”“那个同班同学悠悠很白呀,我觉得她很美。”五岁多虽然不太懂“美”是什么,但是她已经在周围人的评价中,建立了自我形象,并且将大家对于美的评价作为自己的判断标准。茵茵羡慕班里的女孩子,穿上裙子,就像公主一样漂亮,而她说自己“就像黑色的天鹅”。说这话的时候,她的神情是失落的。可能真的因为平时大家说她黑,说多了,使她对自己的相貌产生了怀疑,感到自卑了。
茵茵原本是个阳光开朗的孩子,被人嘲笑为“小黑妞”,这是自卑的根源。分析孩子的状况,我从网上搜集了王菲女儿李嫣的图片给她看,并给她讲了李嫣从不为自己的兔唇感到自卑,她阳光活泼,自信快乐。并引用王菲的话告诉女儿“每个人都是不一样的”,要接受自己的与众不同。我告诉她“你虽然有些黑,但是依然很美,是爸爸妈妈最爱的宝贝。”孩子眼里闪着亮光望着我,也许我的话在她心里种下了种子。渐渐的,很少听到孩子说自己不好看的话了,快乐阳光的笑容又回到了孩子的脸上。
网友评论